深圳方向——

1

昨天最兴奋的城市是深圳,我朋友圈里几个深圳卖房的好友都同时发了一条消息——深圳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虽然这个名号一点都不市场,但没关系,谁都知道政策就是市场。在深圳卖房的哥们在市场沉迷了一年多之后,希望通过这个“先行示范区”带动一下房地产市场,情有可原。

哥们问我咋看,我说两条:一、只住不炒;二、不会成为拉动经济的手段。这是最近期、最高层对房地产的定义。所以,没啥戏。不过也得看咋演,说不定会有一小轮上涨行情。因为真正的房地产市场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你们中介手里,并不是中央。

其实,昨天《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是个旧文。这个《意见》8月9日就发布了,只不过没有引起媒体的关注,10天后新华社、央视新闻才关注此事。

示范区就是打样儿,现在深圳这个样儿国内已经学不上来了,再发展就更跟不上了,所以,这个“先行示范区”的意义主要还是对外,也就是《意见》中给深圳定的发展目标:

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本世纪中叶(2050年)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2

这个目标有两个核心的内容,一是国际化;二是创新。

国际化不难。只要开放程度够,扩大自由度,自然就国际化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

可以说,深圳的快速发展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资本驱动,市场导向。

但现在将要建的先行示范区刚好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想通过这种宣传模式把深圳推向世界,以证明所谓的特色模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种宣传的方式有可能就会成为国际化的最大阻力。

创新就不容易了。任何能讲出来的创新道道儿都是瞎扯,除非把改良叫创新,把原来干错的,现在干对的也叫创新。我们这些年的创新基本上是干了这两方面的事,创新是一种可欲而不可求的事情,它是正确程序在非常自由运转中的一个意外。

现在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研发能力、产业链体系、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供给能力相结合所产生的综合能力就是世界第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在产品生产、开发方面有这么强的能力或者是这么快的速度。

那么,深圳还缺啥呢?

缺的这东西谁也给不了,也不能瞎给。缺的是发展的时间,和世界其他明星级城市比太年轻。

看看现在全球的标杆城市,不都是胡子一大把了吗?深圳呢?太年轻,嘴上还没长毛。

《意见》的第三点就说“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

这个最基本的环境还没有,就是因为太年轻,还得慢慢来。家长也不能天天急着拔苗助长,或是天天拿出去显摆,那样深圳就会成为伤仲永。

深圳能快速崛起当然首功是政策,没有特区政策,肯定是没有深圳。而这个特区政策能给深圳、并保深圳的根本原因是地缘问题,深圳河对面是香港。如果像珠海这样对接澳门,深圳也就是今天的珠海。

深圳能快速崛起的第二个原因是当年“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的三来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内陆务工人员,从而才形成了现在这么大的城市规模。可以说,城市规模是深圳进入新世纪以来吃的最大红利。

3

深圳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签。这两个字代表了40年改革开放的记忆。这种记忆所影响的人口数量远超北京、上海。

2007年青年导演易寒,根据江西农村的真实故事,用农村演员拍了一部反映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

村里的年轻人为了到深圳打工,把孩子扔到了家里,没有照顾的就委托给了当地的一名老师。孩子问,我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总不回来。

老师说,到南方去了。

孩子问,南方在哪儿。

老师把两个孩子带到山上,手指南方说,山的那面就是南方。

孩子问,南方是什么?

老师说,南方是深圳。

孩子问,我怎么没有看到深圳啊?

老师说,深圳离这里太远了啊!从这里一直往南走、一直往南走,在天边的那个地方就是深圳了。

孩子说,我爸爸、妈妈就在那里打工啊!

这就是现在规模化、现代化的深圳,当然,在这座城市里还有那么多功不可没的城中村。

深圳确实是一个特例,就和它原来是特区一样。

4

至于能不能成为特色的示范那就不好说了,因为深圳面对的国际化是另一套体系。

当下把深圳提高到现在这样一个政治地位,有可能有面对外部压力的转向。

这个转向有两种可能。

一是深圳重新扮演再次开放的前沿阵地作用,这当然是好事儿;

二是深圳准备接受更多的国际性任务,以应对现实面临的困境,这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深圳的基础优势在香港,如果没有了这个优势,那可能只有发展成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城市了。

前两天有老家的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中国即将出现第二个深圳?》。作者的意思是珠海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这是作者想多了。

珠海和深圳不在一个城市规模上,珠海想把人口扩展到千万以上,光管优惠政策抢人是不行了,必须有就业的机会。

也就是一个城市它在现代化生产的产业链上地位,现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差不多都被占完了。不用说全国,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或珠三角地区珠海也早被排除在了产业链之外。

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就没有办法解决大量人口就业,就不可能做大城市规模。所以说,珠海注定是个小城市,这是它的历史宿命。就和澳门即使有香港那么大的地儿也不可能因为有博彩业而发展成香港那么大的城市规模。

不过,如果能让珠海在服务业上开放,和澳门接轨,虽然发展不成深圳那么大有规模,但也并不影响珠海成为世界上标杆性的城市。

当然,这只能是想想,一个最大的结儿是意识形态,这个结儿不解开,说啥都没有。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结儿由于长时间勒得太紧,已经成了一个死结儿。

要不然也不会对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城市,而且是没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下意识形态的定义。

这些年,深圳在城市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已失去了当年的原动力,规模成了最大优势,其实中国城市都是这样。

当年慕容雪村写过一部关于深圳创业的小说《天堂向左、深圳往右》,现在深圳确实走到了该辨别方面的时候了,其实也不只是说深圳,深圳只是个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