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眼缘,谁说了算
每一种语言都是博大精深的。
一棵树长在路边,有多少词语可以把它夸上天,恨不得价值连城,同时就有多少词语把它形容的一钱不值。树本身是什么,似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它是什么。
但也有些时候,常用的语言逻辑,无论是正过来说,还是反过来说,就是说服不了,或解释不了,自己为何选择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比如人际关系处不下去,往往就是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你没错,我也没错,谁都没错,但就是处不下去。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只能来一句,没眼缘。这一类故事,不但发生在个人生活里,也发生在职场中。
比如老板看员工。也许硬件条件,学历资历之类,两个人相差不远。都是一样的招聘流程进公司,哪里会出现天才与白痴的差距呢?但是,往往张三就是比李四更能得到老板的器重。有啥好事,能出业绩的任务,都是想着张三;遇到些疙疙瘩瘩,鸡肋的活儿,就扔给李四。
硬件相差无几,软件呢?要说张三平常的表现有多好,也不至于,刚出道的情商,还能逆天么?再怎么杰出,也就是正常人的水平。带着大大的问号,问老板为啥区别对待。老板想一下,说:小伙子有礼貌,踏实。再追问一句:李四也很踏实啊。咋就不待见呢?这下可难到了老板,他只能摸摸头,来一句:张三合眼缘,嘿嘿嘿。
眼缘?
仔细回想,你自己觉得有眼缘的人。
合眼缘的人,不一定要外形出众,但第一次见面,至少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也就是说,从外表仪容,包括他的表情管理上,不会太扎眼。有些人喜欢成为谈话的中心。当自己的外在和谈吐,不足以成为焦点时,或现场有更加出众更加闪光的人物时,他可能就会选择哗众取宠。一部分人的眼光,会因此而被吸引过去。然而,对于见惯世情百态的老板来说,这种哗众取宠,实在是太愚蠢了。这不是在取宠,而是在哗众取蠢。有点个性的,搞不好会当场发作;有点涵养的,会静静地看着你,装二哈。
外在合宜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沟通。首先要了解沟通的对象。肯定不能贼眉鼠眼地天天盯着别人,一朝察觉,会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也不是像个包打听,没事就说人是非。而是要在平常的工作当中,做个有心人,留意老板的思维模式,考虑问题出发点,关注点,讲话习惯,从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换做是你,是喜欢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是越聊越想聊?
此外,还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质。有的时候,过度关注老板或是上司,会渐渐失去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工具人。这样的你,在老板眼里,不过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很难有拓展的空间。因此要保留自己的想法和特质,有机会时,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可能性。
所谓眼缘,其实是一种综合吸引力。从个人的总体素质,到为人处世的种种细节,都有很多可以留意的地方。有没有眼缘,很大程度上,是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