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和她命运里的三个和尚

薛宝钗和她命运里的三个和尚

《红楼梦》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来自仙班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两人都有灵丹妙药,为何一个不治自己头上的疮?一个不医自己瘸了的腿脚?

1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贾宝玉在睡梦中哭喊,可见这个金玉姻缘对宝玉折磨之深。可是,这个金玉姻缘,宝钗确是深信不疑的。和尚和道士,这些世外的高人,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红尘中的凡人来讲,似乎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能力,他们能预测生死、姻缘和命运的劫数。而他们处理这些劫数的方法好像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曾经跟甄士隐和林如海说过的话:“舍我吧……” 无论是甄英莲、林黛玉、薛宝钗或者柳湘莲、甄士隐等,最终脱离凡尘苦难的办法也似乎只有一个——忘却情感,忘却功名利禄,脱离红尘,皈依空门。薛宝钗一向以博学著称,杂学旁收,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是,她为什么偏偏信定了和尚呢?

2

薛宝钗对和尚的信任,来源于她命运里的第一个和尚——送仙方的秃头和尚。《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问及薛宝钗的病情,薛宝钗做了如下回复: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见脂批本第七回)

据宝钗说,这个秃头和尚(其它本此处有作和尚的)给了她一个海上方,名叫“冷香丸”,当她热毒病发作时,吃上一丸也就好了。这个方子的制作之繁复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看文本。这里说的明白,薛宝钗的这个病不知道白花了多少银子,都看不好,只有这个秃头和尚(读者问,哪个和尚不是秃头呢?当然啦,癞头和尚就不秃)给看好了,我想这是宝钗对和尚建立信任的基础。

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要花那么多银子?我记得著名漫画家刘墉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大家都有病》,只是有些病不需要看,有些病必须马上看,有些病是心病,需要自我调整。而宝钗的这个病要紧不要紧呢?

宝钗是这样说的:

“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

这么一个复杂难以治疗的病,原来并不相干。周瑞家的又替读者问道,发病时怎么样呢?

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

我们来分析一下啊,这个不相干、发起来不过略喘嗽些的病,薛宝钗及其家人居然就按和尚的交代,不惜千辛万苦、一丝不苟地收集了12种花蕊,12种雪水、雨水等物,一并收集齐了做成药丸还要埋在地下等需要时服用,难为她怎么做成的呢:比如那12钱的雪、霜什么的,又如何保存等着不同节气的雨水等物齐备呢,现实生活里,这断然是个行不通的方子。

作者的这种笔墨要告诉读者什么呢?一个不相干的病,薛家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治疗好,以追求完美的这种精神,到底是让人可敬呢还是让人觉得可笑呢?究竟这和尚是谁?仙居何处?道行如何,薛家也并不知道。因了这么一个原因,薛家从此对和尚的话深信不疑,和尚的话在薛家就此坐地生根。

3

薛宝钗命运里的第二个和尚,是通过莺儿的口说出来的。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脂批本第八回),莺儿说这句话的前因后果是二宝互看通灵宝玉和金锁时,说宝姑娘金锁上的八个字和宝玉出生带来上的字是一对。可不是一对?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在此似乎找到了知音,而宝钗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似乎也在此找到了根源。

据笔者统计,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癞头和尚在俗世里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玩耍,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癞头和尚见此就要化了英莲出家而去,甄士隐不舍,英莲的命运终是多劫,在此处,英莲和癞头和尚有一面之缘。

第二次出现是黛玉的口述:“……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看来黛玉并没有亲见,其家人因为没有听从癞头和尚的话,黛玉一生泪尽而亡。

第三次出现就是作者借莺儿之口半隐半露地说了癞头和尚指点宝钗人生命运的八个字,这八个字的要点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并且要錾在金器上。可是这个癞头和尚也没说,如果双方离弃了,芳龄该如何继续?如果“芳龄永继”的先决条件是“不离不弃”,那么宝玉出家而去,宝钗芳龄何在?

假设这里作者给予薛家的不是谎话情节,是按正常情节铺展的故事,那么在薛宝钗的命运里,一个秃头和尚,一个癞头和尚,都是赶来要成就薛宝钗的。显然,这两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和尚,都具有超凡脱俗、趋利避害、预测未来的神力。有这两大神力相助的薛宝钗,还有什么圆满不了的?

可是,在把吉利话錾在金器这件事上,薛家人却不知道是谁的主意,给宝钗造了把金锁,给她锁定了目标,这究竟是薛家的误解还是天意如此呢?天意里开始的故事好像只是让宝钗找个“不离不弃“的爱人,至于和尚是否有”金玉姻缘“的言论,我们从后期的文本里,作者似隐似现的伏笔里,看不出确切的端倪。

第四次出现则是“叔嫂逢五鬼“时,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结伴而来,抢救中了魇魔法的宝玉和凤姐的生命。这和尚长相如何?

有诗为证: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臢更有满头疮。

那么这个和尚来干了什么,他对宝玉是什么态度呢?

文本写道: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转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目,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来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我们来看,这个癞头和尚还是让宝玉尽快“冤孽偿清好散场”,这和他处理英莲和黛玉命运时的方法是一致的,而为何单单在宝钗这里拐了弯?送了个“吉利话儿”给宝钗却没要求其出家呢?这个处理方式是否违背了癞头和尚的一贯原则?

这里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这个癞头和尚的故人此时有香菱、黛玉和薛家一家人。前面说了 ,关于这个癞头和尚,黛玉没有亲见,香菱有一面之缘,但是香菱当时年龄还小,不认得了,这很正常。可是作为“金玉姻缘”念念不忘的薛姨妈,怎么会也不认识呢?按正常情况来讲,别人也还罢了,薛姨妈是不是该上去打个招呼,唱个诺?再去问一下女儿的前途命运有无变数呢?可是,没有。面对“再次邂逅”法力无边的神仙,笃信和尚的薛姨妈一家却无动于衷,连一点惊讶的表示也没有。此时就在眼前的癞头和尚如果真给了宝钗那几个字或者“金玉姻缘”的仙示,此时薛姨妈当面证实,不正是实现“金玉姻缘”的大好机会吗?可是,没有,对于宝钗婚姻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人,薛家没有一个人出来当面证实一下,有的却是宝玉苏醒后,宝钗继续打趣林姑娘婚姻的那句玩笑话。

从癞头和尚的一贯表现和薛家见而不面的表现来看,我们是不是就有一点理由怀疑薛家“曾经遭遇的癞头和尚”是一个谎言呢?所谓的天命姻缘的八个字,是否来源于“薛家原创“呢?

4

薛宝钗命运里的第三个和尚,就是贾宝玉了。这应该不在前面两个神仙的排演之内,也不在薛家和宝妈的预测范围之内。可是,无论脂砚斋批语还是富察明义遗留下来的诗文,甚或是程高本的续书,亦或是作者的早期伏笔,宝玉的出家几乎没有悬念。

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情不情”的至情至性之人,他爱着尘世间的一切花草虫鱼、草木鸟兽,当然还有他女儿国里那些莺莺燕燕、环翠绕香的女儿们,这个曾经为了吃女孩嘴上的胭脂让金钏蒙羞、让鸳鸯侧目、让湘云打手的宝少爷,这个曾经为女儿们亲自淘制胭脂的宝少爷,曾经为他的丫鬟们做仆役的宝少爷,在他的林妹妹去世之后,能够如此决绝,怕是他的母亲和亲人们不能想到的吧?“情于天下,爱在一人”,这样的情感,是他的亲人们无法理解的。而这样的离弃,这样的别离,谁又该对宝钗的金锁负责呢?谁又该对她离弃的命运负责呢?

宝钗一心想要去的皇宫,元春泪流满面,是这样和父亲说的:”当初把我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宝钗退而求其次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贾府,龄官又是这样评价的:”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

可是宝钗和其家人却愿意为她造一把璀璨晶莹的金锁,期冀用繁华锁其一生,希望用富贵锁其一世。

不信和尚的黛玉和香菱遗落在了和尚的预言里,可笃信和尚的宝钗却为何也被命运遗弃呢?究竟什么是天命?何处是所归?

掩卷而思,面前好似一幅画伸展开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正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地迎面扑来……宝钗、黛玉、宝玉,你我诸君等,也在这千古江月里,渐行渐远渐迷离……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本刊编辑,研读《红楼梦》30余年,痴红爱红,愿结交天下红迷朋友。

长按、扫描可关注


总编:红柳

编辑:青豆荚、张远、小丫十千、周文海、钟金旺、青霉素

投稿:330894227@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