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法的范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拟人还是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应是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拟人的手法勾连起两种相通的感觉;
用通感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因为红杏是物,不可能有人的一些行为,而富于它人的行为
钱钟书在《通感》中也引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和苏轼“小星闹若沸”(《夜行观星》)云:“宋祁和苏轼所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绘成好象有声音,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两句都是‘通感’或‘感觉移借’的例子.”“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通感的各种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触觉和视觉向听觉里的挪移.……好些描写通感的诗句都是直接采用了日常生活里表达这种经验的习惯语言.……不过,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受,有更深刻、更细致的体会,因此也需要推敲出一些新颖、奇特的字法,例如前面所举宋祁和苏轼两句.”
另外,补充一下:
我们认为,通感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手法”,不同于比喻,但是在运用通感的时候,一般兼有“比喻”的修辞格.
通感应是一种修辞格,与比喻、移就、比拟是并列的,它们之间并不互相冲突;如果一个句子有了通感,又有比喻或移就或比拟,这是兼格.修辞学上一直是承认有兼格存在的;即便是一段文字同时使用“通感”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格,也可从钱钟书先生《通感》中的又一段文字里得到间接的证明:“我们《礼记》里的《乐记》有一节极美妙的文章,把听觉主要跟视觉拍合:‘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通 “坠”),止如槁木,倨如矩,句如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乐记》里那一串体贴入微的比喻,使亚里斯多德的枯燥、粗略的说法相形见绌,同时也比后世诗歌里一般对声音的描写多一层曲折.……也许不但指听觉通于视觉,而且指听觉通于肌肉运动觉:随着声音的上下高低,身体里起一种‘抗’、‘坠’、‘攀’、‘落’的感觉.”钱先生这里就认为《礼记》中的那段文字既有通感,又是比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散文二篇》第四题在比喻中谈及通感,题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中有两个比喻,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味,来比光与影的组合,明与暗的变化,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合理吗?为什么?”可以肯定是合理的,合理在这种比喻的相似就是感觉的相似.这说明了教材编者也认为通感和比喻在这样的句子里完全可以同时存在,而不是认为只有通感而没有比喻,或认为只有比喻(或叫“特殊的比喻”)而没有通感.
这样,像“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应是兼用比喻和通感两种修辞格,是把“通感”的感觉用比喻句的形式表现出来;“红杏枝头春意闹.”——应是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拟人的手法勾连起两种相通的感觉;“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甜柔的笑声”——应是兼用移就和通感两种修辞格,是把“通感”的感觉用移就的谴词方式来表现;“一阵响亮的香味迎着父亲的鼻子直叫唤.”——应是兼用比拟、通感、移就三种修辞格.从直接把“香味”当成能“叫唤”的人来写的角度看,是拟人,属于比拟;从“响亮”不寻常地去修饰“香味”的角度看,是“移就”;从把感诸嗅觉的“香味”诉诸听觉能感受的“叫唤”、把感诸嗅觉的“香味”诉诸听觉或视觉能感受的“响亮”的角度看,是地道的“通感”.

(0)

相关推荐

  • 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诗歌闲谈(四) --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文/平眉 诗歌的修辞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则是文学语言中表达最纯粹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诗言志.诗是诗人心灵的舞蹈,诗是诗人灵魂的表白.每一首诗诞生, ...

  • 艺术手法——通感

    通感|移觉 -海洋的形象- 01 通感,又名移觉,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多感官的贯通,钱钟书于1962年在<文学评论>首次提出将看到的写得像听到的,将听到的写得像闻到的,这让表达更 ...

  • 辛若水/ 通感:美丽的错觉

                   作者:辛若水 (一)比喻的奇葩 有人讲,通感的本质是比喻.其实这样讲并不全面.有的通感确实是比喻,譬如荷马那句"像知了坐在森林中一棵树上,倾泻百合花也似的声音& ...

  • 【联想法范例】红杏枝头春意闹意思,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拟人还是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通感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联想到春日百鸟争鸣: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因为红杏是物,不可能有人的一些行为,而富于 ...

  •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带你读懂古诗词里的“通感”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这么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首词出自宋祁之手,宋祁系宋代史学家.文学家,与欧阳修同编修<新唐书>,足见 ...

  • 诗词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 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 ...

  • 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诗词文本从<全宋词 ...

  • 杏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021-03-19 09:35 华人号:中国文化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梅花送走冬日,春风吹红杏花.我国常把农历二月称为杏月.此时气候回暖,春色盈野,杏花次第开放, ...

  • 【新疆】彭毅丨散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彭毅:笔名珈瑘青青,教师,现居新彊哈密市.作品散见于<诗歌散文><红月亮诗刊><职工e家><诗词散文世界><红月亮雅集> ...

  • 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

    宋代的宋祁有一首词题目叫<玉楼春 春景>,词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一到,杏花便早早地开满枝头,显示出盎然春意.蜜蜂嘤嘤嗡嗡,忙忙碌碌地采花酿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甜蜜. ...

  • 红杏枝头春意闹,喜上眉梢好事来

    喜鹊是我国百姓喜爱的鸟类.虽然它叫声单调,但自古有"鹊声吉多而凶少"的说法,所以喜鹊又被称为"灵鹊". 根据干宝<搜神记>记载,汉代张颢击破山鹊化成 ...

  •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何解?众名家评:卓绝千古;李渔:粗俗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已经在我国发展了2000多年,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