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胡宗宪口口声声讲不背叛恩师,为何最终却烧掉了信件?
昨天插入一条平台广告,被骂惨了,咳,内容创作不易,混口饭吃不易,后面尽量不上广告,大家见谅!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3篇文章)
浙江的案子就这么结案,别说海瑞不服气,赵贞吉其实也不服气,可惜为了前途,他还得拼命干。
只不过他的处境相当艰难,浙江案件最终变成这样的结局,清流派不满赵贞吉,海瑞也不满赵贞吉,徽商们也不满赵贞吉,浙江的百姓更不满赵贞吉,他真的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甚至嘉靖帝也不太满意他,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个锦衣卫一直守着呢,显然是嫌弃他搞不来钱。
不过相对于赵贞吉来讲,胡宗宪这里更是难……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3期:大明王朝:恩师跟天命的对决,胡宗宪为什么最后烧掉了严嵩的信?
一、
复官的海瑞,让田有禄压着胡公子送到胡宗宪的大营,田有禄答应是不得不去,转过弯来他就直奔浙江巡抚衙门。
本以为赵贞吉能主持公道,能把自己从淳安县调出来,岂不知这是给赵贞吉出难题:
海瑞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不是不知道,且此事他占理,毕竟有些事不能放在明面上讲。难道赵贞吉讲,这个人就是胡宗宪的儿子,是自己安排招待胡公子的?
这是官家大忌,根本不用多解释,且又在这种时刻,赵贞吉岂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索性听从海瑞安排把胡公子送到胡宗宪大营。
此时的胡宗宪大营内,胡宗宪正跟戚继光在下棋,此时的戚继光不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棋:
“再想想这步棋该下道哪里?”
这句话其实是一语三关:
表面上俩人是下棋,实际上是在探讨兵法,制定下一步的制敌政策,怎么一战剿灭倭寇。当然,第三层意思就不是讲给戚继光听了,而是讲给自己听,真正让胡宗宪犯难的不是军事,而是朝事。
为了启发戚继光,胡宗宪举了《河图洛书》的例子:
“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角风觉得,这也是胡宗宪的心声,对于戚继光等将领来看,只要干到河对岸就是了。可是对于胡宗宪来讲,自己就站在河对岸,真正被干倒的却是自己。
二、
为什么这么说?
就是因为,胡宗宪太难了,虽然他曾经口口声声讲:
“谁都可以去倒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去倒阁老!”
但这次,恐怕他要“食言”了,当然,他的“食言”,并不是真要去倒严嵩,而是明明知道此举会导致恩师不利,但又不得不为之。
这就是他举《河图洛书》这个例子的原因所在!
《河图洛书》其实就是古代中国遗留下来的两幅图案,一幅是星河图,一幅是脉络图。里面包含着宇宙的秘密,以及阴阳八卦、周易、太极的奥妙。
先人通过这两幅图,看天象,推断何时下雨,何时大旱,与此同时来迁移游牧,顺应天时,得以生存。其实胡宗宪举这个例子,就是安慰自己罢了,意思就是说,要顺应天意,任何逆天而行的行为,终将被上天收拾。
戚继光果然聪明,说出了自己的下一步棋:
“据属下十几年与倭寇在沿海作战的阅历,每年这个时令,这场大雨后都应该有一两天的大雾,有利于奇兵突袭。”
胡宗宪赞赏戚继光,同时也感叹自己:
“是呀,难得的战机呀,逐水草而居,应天时而动,这才是最大的理呀!”
说完这句话,胡宗宪就闭上了眼睛,身体也躺了下去,他当然知道此举的结局是什么,可惜他又无能为力。
三、
自古读书人都是怀着理想而读的,其实不仅仅读书人,任何一个出门打工的普通人,也是怀着大大的梦想的。角风曾经给一个辞职的员工送行,他对我说,当初他来公司,是怀着梦想的,并不是来混日子的,这句话感想颇深。
对于胡宗宪来讲,同样如此,他为官,也是怀着理想的,但是理想的实现,或者讲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体现。对于胡宗宪来讲,严嵩,也就是他的恩师,是他无法逾越的一道沟。
胡宗宪两次进京,一次没有见到严嵩,一次是带着账本去试探严嵩。在胡宗宪的心中,不管别人怎么讲,他都认为严嵩是高尚的,最起码对他是谆谆教诲,教他走大路,走正道。也正是如此,他面对嘉靖帝的拉拢,他都无动于衷,因为他坚信,大家都看错了恩师,恩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
可惜,接连的两封信毁了胡宗宪的美好印象……
他开始对自己所追求的真理,产生了怀疑,一个人可以贫穷,可以潦倒,但不能失去信念。如果自己一直追奉的真理,突然被拨开赤裸裸地展现在自己面前,原来是假的。这种感觉,就像我为了给你治病,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可是等我把药递到你手中时,你说,你没病?
胡宗宪曾经想到了死,可是严嵩不让他死,清流也不让他死,嘉靖帝同样不让他死,老百姓更不希望他死。所以,他没死,时局需要他,国家需要他,真理需要他!
“望吾弟体朝廷大局,暂休兵歇战,以解国库不继之难,待鄢懋卿南下巡盐,收有盐税后,朝廷再拨军款……”
一方面天意让他剿灭倭寇,一方面人力又在干涉他行动,一面是真理,一面是恩师。到底真理是恩师,还是恩师是真理,胡宗宪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难题!
四、
但最终,胡宗宪回想了嘉靖帝讲的那句话:
“朕也难!我们就都勉为其难吧!”
就这样真理战胜了恩师,胡宗宪痛下决心,一把火烧掉了严嵩的书信。眼瞅着信封上的“严嵩”二字被烧毁,也代表着恩师在他心中已死,还在活着的人是严嵩,但已经不是胡宗宪心中的严嵩了。
“立刻通令各路援军,雨停雾起,全线出击,一举聚歼倭寇!”
就像角风前面讲的那样,一个人突然就失去了信念,那么也预示着这个人也走到了尽头。为了追求真理,胡宗宪舍弃了自己的恩师,也舍弃了自己的仕途,他病倒了。
台州大捷的消息传到了杭州,最高兴的当属赵贞吉,浙江战事结束,他所面对的难题至少减少一半。下一步就是执行嘉靖帝的圣旨了,所以,面对得胜归来的戚继光部队,赵贞吉问:
“戚将军,你军中那个齐大柱在哪里?”
实际上,胡宗宪跟齐大柱,去了淳安县,而且是暗中走的小路,避开了所有人,他们要去见海瑞。
他去见海瑞,原因有三:
一是感谢海瑞把胡公子给捆来,毕竟他要隐退,不能最后关头了,弄个污点;其次就是感谢海瑞送来的义民,之所以这么说,我觉得胡宗宪必然是听到了一些消息,是希望海瑞保一下齐大柱;最后才是重点,他要打消海瑞辞官的念头:
“古语云“圣人出,黄河清”,孔子也出了,孟子也出了,黄河清了吗?”
其实他就是在劝海瑞,有些事不能遇到点阻碍就撂挑子不干,还口口声声讲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江山社稷,这不是违心吗?
说到底,他知道自己要退了,但是不希望海瑞退,希望海瑞能继续当大明朝的利剑!
当然,胡宗宪跟海瑞的对话,将会影响到后面剧情的走向,篇幅关系,我们明天再细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