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仲景治疗心下悸的好方茯苓甘草汤
2017.08.25
《伤寒论》指出,水停在胃的特征是“心下悸”,心下是指胃,悸,就是悸动不安。心下悸就是胃里悸动不安,有嘈杂的感觉,临床经常见到这类水饮型的胃病,患者自觉胃中有水,甚至胃里会听到振水音。水饮潴留于胃,迫使气与饮搏,而症见心下悸动不安,若胃中水饮上逆,则可出现“水吐”,若胃中水饮下流于肠,则可出现“水泻”,若胃中水饮阻遏清阳不达四肢,则见手足厥冷,则为“水厥”。这些结果都是由于水停心下导致的心悸、水吐、水泻或者是水厥,只要把胃中水饮解除了,病症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随着我临床经验的丰富,我发现茯苓甘草汤也是治疗胃虚水停的有效方剂,茯苓甘草汤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生姜而来,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同时桂枝温心阳,平忡定悸,生姜走而不守,外走肌表而为汗,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而且茯苓甘草汤中生姜用量最大,在治疗水停心下时,就是用生姜发散胃中的寒饮,用生姜散水气,桂枝通心阳。
生姜这位药药效明显且价格低廉,我每年都会用很多,生姜,虽然是很普通的调味品食品,但在有的方剂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药,生姜和胃、暖胃、解表,古人把它称为“止呕之圣药”,生姜性热,善发散,它可以通过温热发散的作用,很好的温化、发散胃中的水饮,它温中而发散,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生姜还有一股生发之气,所以它的辛温之力,流通性更好,更善于温化体内的湿气痰饮。所以,有时候一些脾胃虚寒的症状,用一位生姜就管用,还有的妇女在秋冬之际面目浮肿,皮下停水,也用一味生姜熬水喝下发汗就能解除,之前我们也讲过很多中风初期的患者,中了外风用一味生姜熬水喝发汗就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用好一味生姜,疗效显著治大病。
关于生姜的用量,小半夏汤中生姜用量很大,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小半夏汤的论述也较简单,痰饮篇云:“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由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两味药组成,本方治呕家心下有支饮,半夏降逆止呕,那么大剂量的生姜就起到很好的温化寒饮的作用。中焦湿气水饮壅滞,升降不利,很容易引起痞满呕吐,生姜良好的温运水湿的效果,就有很好的止呕的作用。所以仲景小半夏汤用生姜止呕,治疗心下支饮,生姜用到了半斤。不过生姜并非只是一个止呕的药,生姜之热可以温散中焦寒邪,生姜之辛可以运化中土水湿,生姜之清香可以化解中土秽浊之气。小半夏汤治疗心下支饮,实际上就是生姜与半夏同用温化胃中留饮。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治疗女性产后肢体麻木,身痛等,其人多肌肉松弛,下肢多浮肿,而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补气,只是黄芪的性味更轻更往表走,生姜用量最大用了六两,生姜善走而不守,在这里的用意就是用生姜的发散之力,散寒开郁,带动身体的能量到达体表和四肢,治疗血痹,肌肤麻木不仁,倍生姜之散,使微邪去,而血痹自通。
真武汤为古代水气病的用方,经典的温阳利水方,方中附子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而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而方中生姜用量很大,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我最常用的一个方子生姜泻心汤,治疗水饮内停,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者,方中生姜为主药、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干噫食臭,就是说嗳气有饮食的馊腐味,说明胃热并且气逆,
而方名生姜泻心汤者,且生姜用量最大,其义重在用生姜散水气之痞也。
一位患者来诊,自诉心悸心慌半月余,感觉心下胃脘部跳动力量异常大,伴有气短,脘腹胀满,在药房按心脏病治疗,服药后半夜心跳心悸异常加重,到医院看急诊,做检查,心电图,并无明显异常,用安神补心镇静等药无效,经常半夜加重,病情发作时患者痛苦难耐。到医院检查三次也没有查出什么病,当时我望诊患者体胖,脉诊脉沉,舌水滑苔白腻,问口渴甚,但口渴不欲饮,感到心口窝跳动的厉害,我就告诉他这是胃里窝住水了,患者恍然大悟,说自己在建筑工地打工,天气炎热,有次干完活,口渴异常,于是就在自来水管一口气灌了好多凉水,当时没察觉到什么,后来就出现心悸心慌的症状,于是我嘱咐患者回家用生姜二两熬水喝,患者后来反馈说,姜汤喝下后,便觉热辣气味直抵于胃,服药两次后,脘腹胀满、心悸心慌的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和姜糖水几天后,患者症状消失。
总结水饮致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所以总结一下,水饮凌心证,水饮上逆、水犯胸阳,心阳被抑,人会出现心悸怔仲的茯苓甘草汤证,水饮上逆于头,容易头脑不清,就会出现头晕目眩的苓桂术甘汤证,饮停于胃,水饮上逆,则会引起水吐的小半夏汤证,水饮走于肠,就会出现水泻的苓桂姜甘汤或者是理中汤证,水饮下行于腰,就出现肾着汤证,水停于膀胱,则会出现口渴汗出的五苓散证,水饮停于下焦,不能气化,则会出现真武汤证,水饮停于皮下,则会出现面目浮肿的皮水证,越婢汤主之。水饮停于胸胁或肋下,就会出现大陷胸汤证,或者停于腹部,形成腹水,可以用十枣汤。
水为阴邪,赖阳气以化,阳虚则不能化水,水邪内停,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充于肌表,就会形寒肢冷,心悸心慌,治疗应该用桂枝茯苓温通血脉,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代表方剂就是苓桂剂,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心悸目眩等症。然后根据病症加减,脾虚的加白术健脾化湿,水气严重的可以加生姜运化脾胃而散寒,发散水气,脾气不足者加大枣、甘草,大枣甘草甜而微温,甜味入脾,更能帮助脾的运化。
以前有一个病症非常典型的患者,起初头晕目眩,心悸心慌,这些症状不定时的发作,发作时非常严重,患者有频死感,每次都感觉很痛苦,辗转于各大医院治疗,但是都没有明确的诊断,对症治疗各种症状也没有实质性的好转。
后来找到我时,我观察这位患者体形壮实,但脸色晦暗,而且脸颊上还有两块暗斑,自诉症状很多,患者总觉得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心下憋闷,而且总是不定时的心悸,气短,病情发作时,就会感觉气息窒息,有时还会有频死感,但去医院做心电图也没有明显的异常,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经常感觉神经一动一动的,放松不下来,身体总是特别敏感,怕热,经常急躁易怒,头晕目眩,有时头疼,总是大便粘滞不成形,当时我辨证为水气凌心之“水心病”,由于心阳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用茯苓甘草汤加味,七剂后,患者诸多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出现心悸窒息频死感的症状。
李宏奇中医传承工作室 微信、QQ号 317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