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用这3个心理学术语解释现象

多年前买回一套《在北大听讲座》,看过几本就束之高阁,不过好东西还是让挂念着,不时会翻出一本瞅瞅。

今天翻看的是第十三辑,字稿收录的是2004年讲座。第一篇就非常精彩,讲座教授是台湾大学的石之瑜博士,主题内容是剖析岛内某种文化论述,相当于我们换个角度看现象,又结合了心理学术语,非常深刻。

我们知道三个元问题,就是现象、原因和对策,写个千字文可以就一点描述,甚至写个故事就行,不过作为演讲由于时间充裕,自然要涉及这三个元问题。

石博士的演讲稿内容丰富,我足足看了三遍,才架构起来逻辑关系,他大致从现象——应对——原因来讨论岛内问题,也就是对岛内独立势力现象剖析。

首先提出观点,当时岛内政客提出的一边一国论述,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中国人,恰恰反映了内心无法抹杀承认是中国人的冲突,也就是说这个宣称不是对着大陆说的,而是对着自己说的,因为这些人已经处于“人格分裂”状态。

比如,一个美国人是不会反复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的,为何这些岛内政客人如此呢?正是对立、冲突的表现,也是心虚表现。

这非常契合我们老百姓那句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佛学认为的“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大什么”,精神分析认为的“反向形成”。一个人激烈反对的,道德谴责的,一定是自己希望得到的,内心渴望的,因为人人都是一体两面。

人格分裂现象不稀罕,教授举了一个例子非常形象。有个人格分裂者白天是法官,晚上是小偷,而且法官不知道小偷存在,但是小偷知道法官这个人格。

心理问题非常常见,其实本质就是内心冲突,要么是理念要么是情感,严重者就是人格分裂,精神病患者。

心理冲突如此痛苦,于是就会本能的化解缓解,这就是防御机制的应对了。

岛内就出现了化解人格分裂的文化论述,也就是心理的自我合理化防御机制。

教授认为有大论述和小论述。

大论述就是分作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目的是化解岛内就是中华文化的事实,认为海洋文明可以吸收借鉴大陆文明,自成体系,类似日本人当年把中国儒家文化定义为东洋文化的源头和组成,达到与西洋文化平等目的。

小论述则是引用了西方的公民民族主义理论,也就说承认自己是国家公民就是人人平等的,为此岛内划分为多个种族,以便区别于大陆。

这些文化论述颇有欺骗性,比如说展览馆有大陆文物不能说自己就是大陆,因为还有其他国家的。

最后教授分析导致这个论述的原因,以及为何岛内出现人格分裂现象,根本在于身份认同缺失,也就涉及殖民史,在不同国家概念和现实中生活,最后成为迷失的国人。

这个身份认同缺失当然让莪们想起一个心理学术语,即青少年时期要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当这些人没有完成自我同一性认同时候,也就自然会出现人格精神上的分裂问题,即不知道自己是谁,迷茫于自己是谁。

单纯从心理学术语总结,这个讲座就是三个术语表达:人格分裂、合理化防御机制、自我同一性缺失,由此带来各种困惑和迷失,也会成为别有用心者的权谋。

当然,很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可以从这3个术语解读的,“人格分裂、自我同一性、防御机制”,不过都是套路而已。

当然,最后主持者叶教授的总结非常到位,提出“我是谁”的身份认同是个观察视角,但是这个问题无论是否解决,还要看到岛内问题涉及政治性,各种势力较量,这是更加重要的。

也许,从诞生文明开始,世界任何问题都离不开心理,只不过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学理论对于社会各方面影响顿时显著起来。

人是社会动物,也是心理动物,自然社会离不开心理考量,从这个视角看社会问题也就开阔了许多。也许就是那句话说的,这个世界并不复杂,复杂都是人的内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