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高山猫讲那过去的事情1】冬天龙沟驮石碳
2020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刚进入农历十月已经下了好几场雪了,最近加上每天烟雾朦胧,凌霜挂满了树梢电线,池坝进入了冰粉的世界。在外地人眼中,我们这里经历的或许正是他们所谓的美景,而我,总是在寒风交加的雪夜,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冬天这个时候最揪心的事情莫过于驮石碳。我们这里所说的石碳是指产自于距离池坝乡十七公里外的龙沟煤矿的一种煤碳,因为夹杂着很多黑土和石头,大家就把这种煤叫做石碳了。驮煤是要起早的,差不多六点多就出发了,走的时候一定要有同伴,因为路上要经过一处名叫洋蕨坡的地方,那里的一段山路到了冬天结冰打滑,骡马队伍走到半路上经常摔倒,一旦摔倒,同伴们就有个好照应。洋蕨坡是池坝和马营的分界线,朝向马营那边的山坡虽然山路漫长,但是能照上太阳,道路冰雪容易融化,骡马队伍边歇边走一般不会出啥问题,朝向池坝这边属于阴山,道路结冰,加上坡度很大,成为老乡们头疼的一段山路,被人们称作“乏马粱”,“乏马”这个池坝方言词语就是这么来的。池坝人要到龙沟煤矿去驮煤,都要翻越洋蕨坡粱,因为这是最为便捷的通道,那个时候,从池坝到龙沟的公路虽说已经修通,但是由于缺乏维护,加上泥泞水潭很多,过往车辆很少,交通的不便,加上经济困难,从洋蕨坡粱翻越下山后到马营镇碌坪村瓦厂,再到巩坪村瓦厂小坪粱,才和今天的龙池公路接壤,沿途会遇见很多马队,因为我小时候在龙沟生活过多年的原因,沿途所见所闻,依然记忆犹新。龙沟煤矿在很早以前是国有企业,那个时候所产的煤,除了经S208线汽车运输到城区和公路沿线的瓦厂农户家中以外,金马池三乡的群众主要靠这里的煤取暖。一到中午,煤厂子周围栓满了骡马,年轻力壮的青年人用肩膀扛起了装满煤的麻布口袋,将其巧妙地搭在马鞍子上,来一波人,走一波人,当年吵嚷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耳畔,我每天都能见到来回从龙沟往返池坝的老乡,很多村里人还会找我父亲到他那里喝水或者歇息,有时候,我也会跟着他们回家,那个时候,我觉得虽然人们都过得很窘迫,内心却是热乎的,从龙沟到池坝十七公里的山路,往返四个小时,早已走习惯了,大家对这种生活习以为常。因为龙沟煤矿的煤供应紧张的原因,很多人即便到了龙沟,也不见得能买到一驮子煤,一匹骒马能驮二百斤左右,骡子最多也只能驮二百五十斤左右,因为装的太多搭驮子的人就无法将口袋搭到马鞍上。一些妇女为了找个搭驮子的人看了不少人的眼势,一些小伙子为了搭驮子闪了腰的也不再少数。小时候在我的意识中,要做一名合格的池坝农民,首先掌握的两门劳动技术就是学会耕地,还有就是通过劳动锻炼使自己身强力壮,以便将来到龙沟驮煤搭驮子。因为我从小身单力薄,对这两种劳动异常恐惧的原因,所以在求学的那段岁月,为了摆脱悲惨的生活命运,发奋读书,冬天龙沟驮煤队伍中的见闻感受确实给我很多奋斗的力量,今天想来依然很怀念那时的人和那时的我。阅读提示
为了更好丰富高山猫公众号内容,从本期开始,高山猫公众号将不定期发表“听高山猫讲那过去的事情”系列回忆性散文,旨在为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留下真实的记忆,希望大家多提建议,以便作品更加贴切大家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