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三丨想起腊八粥
提起腊八节大家并不陌生,都是年年经过,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故事可能谁和谁讲的都不一样了。中国的腊八节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穷,经常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路过一个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了。老财主气得要死,便把他关进一间黑屋里不让吃饭。朱元璋饿得头昏眼花,忽然发现墙角有一个老鼠洞,慢慢扒开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用一个烂陶罐煮了,吃起来还津津有味。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当年那个事儿,就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一说是按照历史记载腊八节早在宋代就有了,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进入农历腊月,我就时不时想起腊八节和小时候吃腊八粥的一些事情来。我的家乡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不产大米盛产小米和红薯。过去一大二公的时候,日子过的相当艰难,老百姓平时也只是喝着煮红薯的小米汤,吃着黑窝头,并不经常吃小米粥。于是孩子们天天盼,夜夜等,盼望年节的到来。年节不到腊八到。孩子们到腊八节之后也不过是为了吃一顿腊八粥。父母都知道年关的意思,过年了,孩子要添置新衣服,家里要买细米白面,如果手头紧怎么过年啊!孩子们并不知道大人的苦处,没一个不是三天两头问大人年节什么时候到?等大人说还有多少多少天,然后又是盼啊盼。盼的目的仍然是过节的时候能够穿新衣服,能够吃上好饭,还能挣一点压岁钱。
当时我们家人多,总是缺粮。尽管母亲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粮食仍然不够吃。因此我小时候平时不能吃上小米粥,腊八节吃的腊八粥可不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的,而年年都是用普普通通的小米煮成,也没有什么蔬菜,就那也觉得热气腾腾的粥可口好吃。记得我七岁时过腊八节,母亲煮熟了腊八粥,在喂我刚刚会走路的三弟吃,对眼巴巴等着吃粥的我却说:“你大了,你爹和你哥哥都在地里干活呢,等他们回来再吃。”可是天寒地冻的,棉衣单薄,脚上也没有棉鞋,更没有袜子,冻得我浑身直打哆嗦。我一边哈嗤哈嗤用口里的热气暖手,一边用贪婪的眼睛盯着弟弟的粥碗,实在挡不住香气扑鼻的粥味的诱惑,就在母亲面前撒着娇说:“娘,我饿,娘,我冷。”
娘很果断地说:“等你爹回来再吃饭!”她说这个话的时候连看都没有看我一眼。
我几乎用哀求的声音说:“娘,我饿,肚子都咕噜咕噜叫了,只吃一碗。”
其实母亲也心疼我,她眼睛红红的,然后皱着眉头说:“知道你饿,你自己舀去吧。”
我得到母亲的命令高兴极了,飞快跑到厨房拿了碗,自己去舀小米粥,可是粥太粘了,粘在勺子上老放不到碗里去,我一抖一下勺子,一团热粥竟然掉在了脚面上,我急忙弯腰去擦,结果把脚面上的一块皮也擦掉了,疼得大哭起来……母亲心疼地哭了,一筹莫展。
父亲回来后,一边给我医治烧伤,一边说:“他饿你就给他舀粥喝,怎么让他自己去舀呢?现在烧伤了多让人心疼,多亏我是医生,不然还得到县里治疗呢。”
“唉,我不是想让他等一等你们……”母亲擦了一把眼泪,没有再说话。
几十年时间过去了,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半百老人。每每过腊八节,我就会想起吃腊八粥的故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细米白面一年四季都有,每年过腊八节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腊八粥,比如用小米、绿豆、麦仁、花生、红枣等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再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十分好吃。
又是一年腊八节来到了,腊八节的早上我早早起来做好腊八粥,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粥,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我情不自禁地给孩子们讲述着腊八粥寄予着来年五谷丰登,寄予着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作 者 简 介
王鼎三,字“嵩铸”,1958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官场小说《谁主沉浮》六卷、历史演义小说《洛阳 洛阳》,小说连续获得洛阳市第四届、第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另有散文杂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