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笛丨商道神话
世界上智慧之人灿若星汉,营销界高手多不胜多,经商者成功的销售案例更是异彩纷呈,但要找出一个绝世独立的经典个案,只怕也不那么容易。
不过,我的视线里倒有一个世人难出其右的推销事例,不由得你不服,堪称商界神话。
何也?因为他创造了一个虽不敢说是绝后,但可以说是“空前”行商奇迹——他把木梳卖给了和尚。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跟我见识见识……
时光之钟倒拨回去二十年。
在地处中原腹地的这座老城里,有家靠祖传工艺发展起来的木梳生产厂家,其产品为清一色的桃木梳子,方圆几百里颇有名气。市场经济大潮在中原汹汹涌动之时,木梳铺子随之变成了木梳工厂,之后又出落为木梳公司。
企业越做越大,老板便模仿大公司那样招聘推销员,以构建自己的传统木梳工艺与市场经营体系。
面试时,市场部经理在提问一个三十来岁的应聘者:“请你谈一下你的销售打算?”
应聘者叫樊中奇,他迟疑了一下答道:“推销打算,这个不好说,是骡子是马只能牵出去遛遛再说。”
他的回答引起了经理和其他评委的不满,但他们毕竟训练有素,继续耐着性子提问:“请问,您对主体推销对象是怎样定位的?”
按照常规,这实为废话——除了女人,还有什么算“主体推销对象?”但这样问又是必要的。
可樊中奇却回答:“任何一个层面的人都是我的推销对象,不需要定位。”
此言着实深藏狂妄,不由得使包括一直坐在后边用冷眼观察面试情况的老总在内的全部评委们心头一格登。
担任主考的部门经理不耐烦了,直冲冲地逼问道:“你这是来应聘的?搞推销哪有无主体推销定位的,难道和尚也会买你的木梳?”
樊中奇不以为然地回答:“这也不见得,未必不能把木梳卖给和尚。”
就是这样一个顶撞,一不留神竟创造出了一个推销经典神话篇章来。
接下来的情况不用说了,部门经理也不打算录用他,也就不想再同他磨嘴皮儿,但还是很客气地结束了测试:“你的面试就到这儿吧,请回去等候通知。”
樊中奇心里明白,这就等于宣布他没戏了,该去哪儿另寻高门就去哪儿吧,这里不需要你。
就在就要离去时,一直坐在评委身后的董事长跟了出来。走到大门口才叫住他:“小樊,我看你是有两下子的年轻人,全当我开个玩笑,如果你卖一把木梳给和尚,我愿给你高出承诺一倍的提成,也就是售价的20%作为业绩报酬。”
他看上去有将近六十岁,十分老成持重。樊中奇凭直觉判断出,他是这家木梳公司的当家人。于是就以富有挑衅的口气反问:“倘若我推销100把木梳给和尚呢?”
老总一字一顿地答:“那就按出厂价的一半提成!”
“那我要卖出更多呢?”
“无论多少,只要是你卖出去的,全部按这个价格执行。我说话算话!”老总口气更坚决。
“好。一言为定!”樊中奇盯着他。
老总:“驷马难追!”
“那好,明天你可愿同我一起到寺里走一趟?”说着他抬手指了指前方,那里几十里之外有一座名寺。
稳重的当家人说罢又极其郑重地点了点头,而后握手作别。
次日,二人一同登山入寺。但待他们求见方丈时,高僧却闭门不纳。
第二天又来,小沙弥依然挡驾。
第三天时,大雪封山,游客极少。递上名片通秉,方丈依旧未出,说是“坐禅时且勿打扰,净土之地不和生意人谈事。”
樊中奇不好意思地对老总说:“我们就‘程门立雪’吧,请您老莫生气。”
老总摇摇头,表示:“不会的。”
鹅毛大雪飘个不停,二人在寺殿檐下辗转徘徊,嘘手跺脚,不觉已近黄昏。寺内来往的僧徒对其颇为疑惑,不明白是何等要事,竟如此这般殷切求见方丈。
老和尚终于被感动,至晚才出来相见。大概方丈是知道苏东坡题写“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趣联掌故的,怕轻慢了可能会是贵客的求见者,便直接以礼相待“请上坐”、“敬香茶”。
推让寒喧,说明来意,原来是向他们推销木梳的,方丈顿觉受到羞辱,起身愠怒送客,“敬”字随即取消,“请”字保留使用,抱拳作揖,要他们“请回吧!”
还过,待樊中奇如此这般说出一番道理来,方丈又将恭敬客气的口气恢复如先了。
樊中奇告诉方丈,我们来此推销木梳,实乃两利双赢,如果大师同意,可题一幅寺名和方丈的法名,我们厂家可将墨迹炮烙到木梳背上,作为签名留念来向游客出售。由于能荣幸地沾上佛家大禅师的灵气,香客们必会愿意出高于原价数倍的价格购买,我们只收成本价,大的赢利部分全归寺内。
老方丈近来正为整修大殿、重镀佛祖金身的经费犯愁呢,如今官方规定不让佛家弟子外出化缘,靠经费划拨难以一蹴而就,没承想财神冷不防降临,突然开了这么个大财路,遂改嗔为悦。于是欣然命笔,送墨迹于二位。
三日后,第一批烙制有禅师签名题字的木梳送上山来,禅师仅命小厮在寺院支上一块木牌,言明有售本寺方丈题名木梳出售。这天恰逢周末休息日,人气颇旺,当天便以30元一把的高价销售一空。这个价格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周的工资。购者有的出于佛缘虔诚,有的出于顶礼膜拜,有的只为一游留念,也有的仅是对和尚卖木梳感到好奇有趣,无不出手大方来选购。不管怎样,卖出了好价钱,卖得又快才是硬道理。
按上打下结账,厂家按每把10块钱的批发价收取,寺内净得利润20元。游客喜、厂家喜、寺院更喜,皆大欢喜。
以后,木梳公司同寺里签了长期供销合同,梳子也就源源不断地卖给了和尚。不到一年,厂家销量不断攀升,产品扬名越来越远,销售额逐年递增,无疑寺庙的销量占了总额的很大比重。连银行也高看一眼,愿意主动为其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后来很快发展为上市公司。寺内大殿不靠化缘而被装修一新,没给国家增添负担,佛祖金身闪光,大放异彩。同时樊是奇的腰包也在一贯贯地向外鼓胀,遂成为中原一个靠推销而发达的富翁。你想啊,他能把梳子卖给和尚,还有哪个领域不是他的市场?
樊中奇其实也只是平凡之人一个,但他却靠着出奇的智慧,于平凡中创造了推销奇迹,出奇招儿而制胜,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神话般的经典销售个案,广为营销界推崇和被世人传颂。由此可见,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在一定情况下,这种说法并非荒唐的无稽之谈。看来人的创新思维潜力大着呢,远无止境,就看你肯不肯动脑筋,会不会推陈出新了。
作 者 简 介
舞笛,本名蔡全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中原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煤矿作协会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艺创作协会副秘书长。曾在报刊上用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