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古代贤人,得志显达时,给老百姓恩泽,造福天下;不得志时,继续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赏析

这是孟子讲“得志与否”的一句话。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会有得志和不得志的时候。
得志的时候,应该怎样,不得志的时候又应该怎样?
孟子给了我们一个折中答案。
道家没有得志不得志之说,一切都在相互转化中,它不给答案,充分尊重个体,相信个体。
法家不管得志与否,都得按照法律条文来办,给出标准答案,不相信个体。
只有儒家,得志与否都与仁义挂钩,取于两者之间,主张既要相信个体,又要束缚个体。
得志时,推行仁义,施行仁政,泽被于民,造福天下;不得志时,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走好自己的路。
儒家既要有一个标准——“仁义”,又不主张用法律条文来作规定,也不赞同道家的“无为”。
不得不说,儒家学说是性善论的产物,法家学说是性恶论的产物,道家学说则无所谓性善还是性恶,如果非要给立身处世一个标准,那就学习水吧。上善若水。
由此看来,儒家是入世的学说一点不假。
其得志,不得志,都是为了入世。
孟子还有一句话“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与这句话互为补注。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