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锋丨勤工俭学记

说起勤工俭学,孩子们都不知道这是干啥,因为现在的中小学所有的费用全免,孩子们没有这个概念,一晃三十年过去,只记得小时候交过树种子、白蒿和小麦。

曾经连续几年上面说小兴安岭失火,需要树种子飞播造林。这时的勤工俭学就是采集树种,北方桐树多,开花甜,但无果。采集的多是槐树和椿树种子,槐树的果荚干枯后,用长钩折折(she)树枝,摘下半月形的果荚,打开后抠下槐树种子,犹如一粒粒小而黄灰的豆子,产量太低,包成一小包交到学校。椿树的种子一蓬蓬,一个果荚一颗种子,看着体积大,但采摘后需要加工,得剪去树叶状的组织,很费事,不过比槐树强多了。还有一年,上面说需要白蒿防范疫情,在开春的时候,学校放了两天假,鼓励同学们上山采摘白蒿,因为正月茵陈二月蒿,采摘白蒿的时间至关重要,在山坡上往年黄蒿多的或是麦地边有白地的地方较多,这是白蒿繁殖的方法,或者是从老根上发新芽,或是秋天飘落的种子,来年发芽。学校收集后,还在校园里晾晒,一班一班评比,白蒿一片一片的,煞是壮观。每一年还放一周麦假,要求学生回家拾麦,颗粒归仓。上来学生还拾,时间久了、条件好了,交到学校的麦子全是自家麦堆上取的。

真正的勤工俭学是为学校垫地和种红薯。学校西边畛河岸边有一块渣子地,学校组织学生近处取土,老师和大个学生用架子车拉,小学生用担子挑,整整用了一周的时间平整了有两三亩地作为校田。又一周学校购置了红薯苗,男孩子就提水浇地,女孩子就拉秧栽苗。离河只有几米远,下去坡就到,因此任务简单,打水之余我也参加了种红薯的队伍。何为拉秧栽苗?红薯苗的根需要在泥浆里拉一下,放在掘好的窝里,栽种时手指按住红薯苗根部前的几厘米处,让根稍翻向上,再放上好土压紧,别把窝弄满,等会还要浇水,好了,这样一颗红薯苗就栽种完毕。勤工俭学后几乎所有的学生就是小学低年级的也学会了种植红薯。以后校田里绿意浓浓,倒是翻秧、收获的细节一点也不记得了。

小学的老师虽然算不上教育家,但至少在勤工俭学这件事上,能把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和陶行知先生的理念知行合一多么切合呀。

作 者 简 介

郭卫锋,本人喜好文学创作,陆续有诗歌散文发表,刊出有散文诗歌集《闲情偶记》,编有校本教材《豫西地区历史文化与典故》等。




(0)

相关推荐

  • 信阳走出的70、80后,还记得那些勤工俭学的日子吗?

    点击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导 语 四月清明 ...

  • 嫩嫩荞麦芽,青青荞麦苗

    一个荚 三个棱 一粒粒黑黑的小种子 摸起来还有点扎手的感觉 这神奇的种子就是荞麦 会发出 嫩嫩的荞麦芽 会长成 青青的荞麦苗 开出美丽的小白花 荞麦(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一 ...

  • 郭卫锋丨我家的大炉

    此大炉非彼大炉.谓之大炉,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既不是娶媳妇盘的双排火垛,也不是烤白薯或是煮卤肉的油桶火,而是我们乡下冶炼硫磺的大炉子. 我家的大炉建在通往后山的一条青石路边,地理位置还算优越,既可通过大 ...

  • 郭卫锋丨天井窑院里的记忆

    丁酉年春节,偶有闲暇,我带家人到陕州地坑院看灯,朴素的院落融入了繁华的现代元素,美轮美奂.感叹之余,想起搬迁之前外婆家的天井窑院,还有慈祥的外婆和腿上有残疾的姥爷. 姥爷家在新安下半川畛河谷地,从仓头 ...

  • 郭卫锋丨闲说炉馍

    偶然在一次饭局间,几位文友问起了家乡狂口特产炉馍的由来,不禁使我心里产生了小小地震动,原来在我们身边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食物,却能引起朋友们的关注,这是个传奇.应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

  • 『雕塑头条』郭继锋丨遐·览——第12届中韩雕塑交流展

    ▲ "遐·览--第 12 届中韩雕塑交流展"由中国雕塑学会和韩国雕刻家协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此次展览除广州本地作品 ...

  • 【郭卫锋】江城子 阳郭扶贫

    江城子    阳郭扶贫 文/郭卫锋 夜深人静,惟天留山夜景,依稀可望,看室内,满桌表册,想全体同仁,莫不和我一样.有感如斯. 走村入户填表忙, 查底子,细算帐. 大雨滂沱, 那管湿衣裳. 为得群众心满 ...

  • 【扁担精神系列故事2】郭德金丨营业员侯全德乱坟岗上打“鬼”记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营业员侯全德乱坟岗上打"鬼"记 □ 郭德金 /  文 1962年冬季,石板岩供销社营业员侯全德和郭银栓到牛羊沟村进行收购供应. 冬季天短,到山上供应罢日用品 ...

  • 【征文】郭增吉丨 血染当年姐妹花——记修渠工地上失去右眼和右手的郑凤先与陈秀琴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血染当年姐妹花 --记修渠工地上失去右眼和右手的郑凤先与陈秀琴 □ 郭增吉/ 文 写在前面的话 一条古老的淅河从西边的太行山奔涌而来,横贯整个桂林镇,逶迤东去.淅河北岸,红英南 ...

  • 那些事儿丨李德锋:灭鼠记

    1987年,我商校毕业,分配到县副食品公司下属的门市部上班.门市部地处农贸市场,是座平房,南面与饭店对门,西面就是菜市场,本店又经营副食品,三方面原因,导致老鼠特别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营业秩序. 面对 ...

  • 研究典范丨郭晓东:《学记》与中国古代教育之道

    <学记>与中国古代教育之道 摘要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系统讨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它一方面论述了办学兴教的意义,同时对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