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霞丨武则天巡幸鸿庆寺 时装秀走进古村落
3月4日,在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鸿庆寺广场、李家大院、千年古柏前,红灯高挂、佳丽云集、人头攒动。由义马市妇联女子创业协会主办、义马市摄影家协会协办的“时装秀走进古村落,呼吁保护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以时尚的力量吸引十里八村的群众在家乡本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乡村休闲游。
石佛村古称“轼谷”,后更名为“石佛”,位于义马东南部,地势东高西低,属于浅山丘陵地貌,古时连起中原腹地与西部边陲的交通要道“崤函古道”就从村旁穿过。村中居民多为李姓。据《李氏家谱》记载,元朝末年,李氏祖上为避战乱,自亳州亳县顺河湾八里集迁至“河南府渑池县治东轼谷村”。“轼谷”在隋朝以前属新安县管辖,公元605年划入渑池县。1981年义马市成立,石佛村划归义马市常村乡(现东区办事处)管辖。
北魏时期开凿的鸿庆寺石窟就在石佛村头。石窟背依白鹿山,南临涧河水,开凿于北魏晚期,繁复的工程断断续续延续至唐,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鸿庆寺原名“三圣庙”,唐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巡幸该寺,改名为“鸿庆寺”。历经沿革,寺院建筑已不复存在。据史料记载,鸿庆寺石窟原有6窟,因石质松软,经千年风化后尚存洞窟5个,有佛龛46个,大小造像120余尊、飞天12个,浮雕佛传故事4幅。在河南省其规模仅次于龙门、巩县石窟。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布局紧凑、规制严整、窟内浮雕技法娴熟,是中原地区中小型石窟的典范。其中的“降魔变”浮雕是国内发现同类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北壁的“出城娱乐图”是研究中国古典建筑难得的历史资料。第二窟造像逼真自然的衣饰,第四窟惟妙惟肖的思维菩萨及供养人,无不展示出当时匠人娴熟的雕工和丰富的想象力,堪称北魏晚期雕刻艺术的杰作。罗哲文等许多国家文物专家对石窟给予高度评价,赞誉其是“中州文明、华夏之光,石刻精华、文物珍宝”。2000年,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村中的李家大院始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距今已有150余年。李家大院为典型的清式“硬山小式四合住宅”,建筑严格循依清代《工程做法则例》,背依白鹿山,南望涧河,建筑用料、做工十分考究。屋顶梁架一律选用成年桐木,可保持构架多年不变形;正面墙壁青砖到顶,白灰勾缝,墀头上有手工砖雕;门为双扇,门枕为青石雕刻抱鼓石,大门里侧用青砖圈成拱门,迎面为照壁;院内用青砖铺地,屋内用方砖铺成。李家大院建筑集木作、木雕、瓦作、砖刻、石刻于一身,构思纯熟,工艺精湛,充分反映了清代社会制度、文化思想、生活习惯等时代脉络,为后人研究清式建筑提供了范本。
距石佛村不远,还有一株被当地村民奉为神树的古柏。古柏高约7米,树径目测约合一抱。古柏和两边洇生出的几株侧柏上缠满了红线,挂满了灯笼。据村民讲,这株古柏极有灵性,常有人前来求子或祈求美好姻缘……
今天的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义马,知道义马,走进义马,让义马的明天更美好!
作 者 简 介
马月霞笔名“马梦青”系河南省义马市人,主要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现担任《中国招商报》豫西工作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