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蔗糖业,澳洲竟被2亿只无敌蛤蟆占领
原标题:为了发展蔗糖业,澳洲竟被2亿只无敌蛤蟆占领
作者▏栗子糕
出品▏本星君
西方人比较嗜甜,西餐里面吃完主菜人们习惯再吃甜品作为结束。马卡龙等一大批欧洲甜品和糕点在全世界也很流行。
而制糖的主要原料则是甘蔗。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原糖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的甘蔗产量约为每年3500万吨,每年澳大利亚蔗糖产业的收入就达到120亿人民币。
可知道,为了制糖业的发展,澳大利亚人曾引来了无敌蛤蟆,酿成了澳大利亚历史上又一次惨痛的生物灾难。
▲澳大利亚发行的甘蔗主题的邮票
(一)
甘蔗最初的产地是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几内亚,而新几内亚毗邻澳洲北海岸。当澳洲开始在19世纪以后被欧洲人大面积开发的时候,甘蔗也从它的原产地新几内亚,很方便的大规模引进到了澳大利亚的东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昆士兰州。
恰好在19世纪开始,欧洲人在全世界推广他们嗜甜的生活方式。全世界蔗糖需求量持续增加。从夏威夷到加勒比再到澳洲东北海岸,全世界种植甘蔗的热情不减。
由于阳光充足适宜甘蔗种植,澳大利亚东北的昆士兰州很多地方因甘蔗而兴盛起来。一直以来,昆士兰州的甘蔗产量占整个澳大利亚的95%。
但甘蔗的甜美不光被人类所喜爱,很多昆虫也特别好这口。其中就有一种叫灰背甲虫的害虫。
在世界各地种植的甘蔗都不同程度面对甘蔗甲虫的危害。灰背甲虫就是其中一种。这种害虫的成虫侵蚀甘蔗叶,而他的幼虫危害更大,直接啃咬甘蔗根。
(二)
在澳洲人为甘蔗地里面的灰背甲虫犯愁之前,在地球另一半的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一种极其丑陋的物种却被奉为捕捉害虫的能手。
这就是一种大型蟾蜍,也就是后来被俗称为甘蔗蛤蟆的动物。
这种蛤蟆登上神坛,是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的农民被不靠谱的农业学家给忽悠了。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南美洲的农田一度田鼠泛滥。当时的农业学家给农民出了一个主意,不是投喂毒料或者是其他捕鼠的方法,而是引入了这种大型蟾蜍。
这种蛤蟆最初只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面。它们长到成年的时候,身长都在10多厘米以上,很多能长到20厘米到30厘米,重量甚至能够达到一公斤多。
体型都这么庞大的蛤蟆,嘴巴也很大,大到可以直接吞食田鼠的幼崽。中南美洲人民希望通过蛤蟆捕食田鼠幼崽,达到控制田鼠甚至消灭田鼠的目的。
19世纪中叶这场蛤蟆灭鼠的运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很多被引入到田地里的大蛤蟆,并不是积极的去吃田鼠,而是自己吃别的小动物,还有就是每天惦记着繁殖后代。
但这种大型蛤蟆已经给中南美洲人们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当几十年后,中南美洲的波多黎哥甘蔗受到甲虫侵害的时候,人们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这种丑陋的动物。
▲澳洲人民手擒的甘蔗蟾蜍,如此硕大!
20世纪初波多黎哥的白甲虫大面积繁殖,只有靠农民手工的去抓这些甲虫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1920年,波多黎哥从加勒比海其他国家引入了这种大型蛤蟆,用来吃掉甘蔗地里的白甲虫。
随着这种大型蛤蟆种群的不断增加,危害甘蔗的这种白甲虫数量明显在降低。这种困扰波多黎哥农业多年的难题被蛤蟆给解决了。人们奔走相告,把这种蛤蟆奉为甘蔗产业的神灵,给他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就叫甘蔗蛤蟆。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甚至还刊登了一篇题目为《蟾蜍拯救了糖类作物》的文章。这使得全世界都相信了这种蛤蟆对甘蔗种植的绝佳好处。
这应该是《自然》杂志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
事隔几十年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个20世纪20年代得出的这个科学结论十分荒谬。
事实上,当时这种蛤蟆大量被引入到波多黎各,然后甘蔗地里面的白甲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这两者之间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那时候甲虫的直接减少其实跟波多黎哥的降雨量变化关系更加密切。
也就是说甘蔗蛤蟆把雨神的功劳给抢了。
(三)
正当甘蔗蛤蟆被捧为有益动物的时候,澳大利亚人正在寻找控制甘蔗灰背甲虫的有效办法。
1935年甘蔗蟾蜍被正式引入到澳大利亚。到了澳洲的蟾蜍,才真正是进入了人间天堂。在这里,他们完全没有天敌,而他们的食物却非常多。
而这种甘蔗蟾蜍,似乎对澳洲的甘蔗灰背甲虫没有什么遏制的作用。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笨拙的蛤蟆又没法爬到甘蔗顶上去,而成年灰背甲虫则往往飞在甘蔗顶以上,不在蛤蟆攻击范围内。甲虫幼虫又躲在甘蔗根部,蛤蟆也够不着。
吃不了灰背甲虫,但是这些甘蔗蟾蜍却开始吃其他的小动物了。甚至很多原来可以吃灰背甲虫的爬行动物,它们的幼崽或者蛋却被甘蔗蟾蜍给吃了。
甘蔗蟾蜍在中南美洲本来是有很多天敌的。比如说一种肉食蚂蚁,他们因为不惧怕甘蔗蟾蜍的毒液而可以直接将甘蔗蟾蜍毒死并且分而食之。
又如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南美洲广泛分布的一些蜥蜴,吃甘蔗蛤蟆的时候就跟人吃汤圆一样,一口一个一点不含糊。
还有很多爬行动物会以甘蔗蟾蜍的蝌蚪为食,从而控制甘蔗蟾蜍的种族数量。
但到了澳大利亚这些天敌都已经远离了甘蔗蟾蜍。
由于甘蔗蟾蜍的毒性特别强,澳洲很多动物对这种毒性用没有任何免疫的能力。澳大利亚许多蛇、蜥蜴、袋鼠、袋鼬都被这种大蛤蟆给毒死了。
▲图片中蛇本来想要吃掉甘蔗蟾蜍,但甘蔗蟾蜍却把蛇给毒死了
其中的澳北袋鼬,是一种澳洲特有的可爱动物,其濒危程度评级现在比大熊猫高。
可惜的是,甘蔗蟾蜍所到之处,澳北袋鼬就在当地灭绝。由于甘蔗蟾蜍的存在,澳北袋鼬数量下降高达97%。
想想这种毒蛤蟆的毒能在15分钟内将一只成年狗给毒死,也是感到蛮害怕的。
这种蛤蟆在澳洲真正成了无敌蛤蟆。
(四)
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生物族群越庞大,它的繁衍速度越快。
20世纪40到60年代,甘蔗蟾蜍在澳大利亚的扩张速度为每年10公里。而到了20世纪末,它的速度达到每年50多公里,足迹遍布澳大利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甘蔗蟾蜍的种群总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还只是百万数量级。而到了现在,总群数量已经达到2亿只以上。
澳大利亚本地人则把它视为全民公敌。一贯以爱惜动物著称的澳洲人对甘蔗蟾蜍一点也不留情。
视频网站上还有人专门开着车在甘蔗蟾蜍出没的地方专门碾压它们。
正如几乎每个中国小朋友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现在澳大利亚小朋友的课本里面也都记载了澳大利亚被这种丑陋的蛤蟆给毒害的悲惨历史。
▲手抱甘蔗蟾蜍的澳洲儿童
(五)
当然,澳洲人也不是无力还击,他们为了消灭甘蔗蟾蜍想了很多办法。乃至出动军队围剿,在蛤蟆繁殖的高峰期和大规模迁徙的季节集中捕杀。但是收效甚微。
刚才说了,澳大利亚的人设就是爱惜动物,自诩动物福利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即便是对即将被宰杀的羔羊也爱惜有加。自然这样招人恨的蛤蟆,也是有它的基本福利的。
比如,澳大利亚很多州都规定就算是捕杀甘蔗蟾蜍,也不能使用高尔夫球杆或者是其它球拍样子的东西,去把它拍死。因为那样会造成蛤蟆半死不活的状态,如钝刀杀人一样让毒蛤蟆痛苦。
不过,好在甘蔗蟾蜍的重灾区北领地、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都没有这样的规定。人们可以尽自己所能折磨毒蛤蟆致死。
有人提出从其他地方引入甘蔗蟾蜍的天敌来消灭甘蔗蟾蜍。提出这样建议的人,在澳大利亚一定会被diss。
因为,通过引进天敌来消灭某个种群,这样的思路已经给澳大利亚造成了很多生物入侵的灾难。
咱们说的这个甘蔗蟾蜍本身当初不就是为了消灭灰背甲虫才引入到澳大利亚的吗?类似的例子在澳大利亚不胜枚举。
所以现在澳大利亚人完全不能想象,如果他们继续引入所谓的天敌到澳大利亚,这里会乱成怎样的状态。
(六)
既然暂时不能减少甘蔗蟾蜍的种群数量,那就尽量减少甘蔗蟾蜍的危害吧。
为避免本地动物接触甘蔗蟾蜍而中毒死亡,澳大利亚正对本地动物进行“恶心疗法”。
澳洲人生产了一些带有甘蔗蟾蜍味道的诱饵,投放在一些蜥蜴、龟和其他爬行动物或者哺乳动物的活动范围内。
只要这些动物吃到这样的诱饵,他们就会觉得很恶心。同时他们会记住给他们带来恶心的这种味道。这种味道恰恰就是甘蔗蟾蜍的味道。
▲澳洲人绘制的动物遇到甘蔗蟾蜍的漫画
这些本地动物形成了条件反射,每一次闻到或者尝到这样的味道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躲避的冲动。
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甘蔗蟾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不过说到本文一开始提到灰背甲虫,现在澳洲人也找到遏制他们种群繁衍的办法了。
和引入天敌的方法倒有几分相似,但打击效果却又更加精准。
那就是:培育能专门感染灰背甲虫的微生物。这种方法已经成功运用在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中,人们希望有一天也能这样消灭澳洲公敌毒蛤蟆。
▲澳洲著名的“糖都”昆士兰州的麦凯市放置的甘蔗蟾蜍塑像
原标题:《为了发展蔗糖业,澳洲竟被2亿只无敌蛤蟆占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