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判别水质好坏的方法---水质与养鱼的关系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

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我们在水产养殖实践中遇到的水质问题和颜色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就是同一种污染源,对江、河等流动水体和池塘等非流动水体的影响,表现也不尽相同,同样,养鱼水色也千差万别,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也难以调控一塘好水来持久不坏,水是鱼的重要载体,生生不息完全依靠水质的好坏来维系生命的延续,因此,水质与养鱼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水的管理应该放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一、水质的概念

水质是指水及水中溶存的物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它包括:

感觉器官特性:颜色、气味、味道、浑浊等。

物理化学特性:水温、导电性、放射性等。

化学组成:也就是含有哪些物质以及它们的含量。

生物学特性:也就是有哪些生物以及它们的数量。

对于一般水产养殖来说,都只能通过观察水的颜色、浑浊程度闻其气味以及测定水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油膜水)

(一)影响水质的因素

影响水质的因素包括气候(它会引起水体内的物质转化或分解快慢不同以及周边环境中的物质进入水体的速度不同)、周边环境(土质、岩石、水源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渣(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施肥、投饵(如大面积进行网箱养鱼的水体常为乌黑的,它是由于投放的饵料未被吃完和鱼排放的粪便引起等)等。

(二)水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以水体呈黄绿色、无特殊怪味为好。

水体呈纯绿色,表明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水体清澈见底,说明水体的营养物质少或清瘦。

水体呈黑色,说明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过多。

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说明水中养殖的鱼的数量偏多或有一定的鱼因病死亡。

当然,更准确的水质判断应通过化学成份和生物种类以及数量后才能得出。

二、水质与养鱼的关系

在鱼的养殖过程中,在鱼苗的孵化、苗种培育、苗种或活鱼运输以及成鱼饲养等,不论在哪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水质的好坏这个重要因素。

(一)对鱼苗孵化的影响

孵化用水的水质好坏会影响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它主要通过水质中的酸碱性改变使鱼卵受损程度不同、含盐量不同而改变鱼卵的水份,使卵内的新陈代谢发生改变或受精过程所需的化学成份得不到而使受精受阻,有机物含量的改变会引起水体酸碱性变化和溶氧的变化,而溶氧的丰欠会影响鱼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故也会影响鱼卵的成活率和受精率;即使是受精的鱼卵,在不适宜的水质中孵化,同样也会因酸碱性、含盐量、溶氧或有机物不同而改变其孵化率。

(二)对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的影响

苗种是非常幼嫩的,其生长更需要好的生存环境(即好的水质),当水质不适宜,特别是酸碱性、含盐量(主要改变水的渗透压来影响鱼苗的生长、抗缺氧能力等)、有毒物和溶氧不适宜时,会使鱼苗的长势很慢甚至死亡(即成活率降低)。

虽然成鱼的个体较大,但由于其体液的渗透压决定其生存水体中的含盐量,故水体的含盐量过大过小都会使鱼体内新陈代谢所需的水份发生变化而引起成鱼的长势不同;水体内的酸碱值过大对鱼表皮和鳃部有腐蚀而引起鱼的摄食和呼吸困难,酸碱性过小对鱼体也有腐蚀作用,更主要的是使无毒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毒的物质,或者使植物能吸收利用合成天然饵料成份变为不能被吸收的成份,从而使成鱼摄取的食物量减少。

水体中的溶氧低常是引起大批死鱼的主要因素,如乌黑色的水体在夏季曝热后的阴雨情况下鱼儿大多会出事,这主要是有机物含量过高消耗了溶氧和温跃层的存在,阴雨天产生了水体的密度流使整个水体溶氧大大减少,从而鱼的呼吸困难或缺氧死亡,所以有机物和溶氧是水质中最重要的指标

综上所述,不论鱼苗培育或成鱼饲养都要有较好的水质基础,才能提高其成活率和增重率。

(三)对鱼苗或成鱼运输的影响

不论是鱼苗成鱼运输,鱼体仍离不开水这个环境,即水中的成份同样对它的存活有影响。除此以外,在运输过程中,水的运动(即水的摆动)很大,对水中的成份改变更大;以及还要充氧于其中,充氧过多又会使鱼承受过高的压强或得气泡病而死亡等。因此,水质对鱼苗或成鱼的运输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水质好坏的判定

(一)利用水色判别


养鱼池塘水的颜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等反映出来的,如富含钙、铁、镁盐类的水呈黄绿色,富含溶解腐殖质的水呈,含泥沙较多的水呈土黄色而混浊等。在正常情况下,鱼池的水色主要由浮游生物反映,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当其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

根据经验,有利于鲢鳙鱼生长的肥水型水质可分为两类:绿色类(包括油绿、黄绿、褐绿)和褐色类(包括黄褐、红褐、绿褐等)。这两类水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多,鱼类易消化的种群也多。

瘦水的水质清淡,水色呈现浅绿色、暗绿色、灰蓝色、蓝绿色等,浮游植物的数量虽多,但不易被鱼类消化吸收,属养鱼不好的水。水色呈墨黑色或棕黑色是水质变坏的预兆,要采取加换水、施生石灰等措施改善。

(二)利用藻类分布状态判别


从藻类的立体分布和水平分布加以判断,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的浮游植物,大多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水质较“活”,一日之内会出现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的变化现象,这是养鱼的好水

藻类的水平分布主要是看是否有“水华”和下风处的油膜情况。

(蓝藻水华)

所谓“水华”,即是指由于某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云块状颜色,这是在肥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水的水质肥,浮游植物的种类虽少,但数量极多,鱼类易消化的种类也多,对鲢鳙鱼的生长极为有利,但这种水难以长期维持,因其透明度小,溶氧条件差,如任由藻类继续过度繁殖,若遇大气突然变化,不仅容易引起负类缺氧浮头,而且藻体自身也因缺氧而往往大量死亡,从而导致水体立即变黑,继之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造成严重的泛塘事故。因此,如见池塘中有大量“水华”出现时,必须及时采取加注新水、开增氧机和控制投饵施肥等措施,将“水华”控制在较低水平,防止水质恶化。

观察油膜的方法,主要是看下风处的水面,一般肥水池的下风处油膜较多,粘性、发泡,并且上午较少,下午较多;上午呈黄褐色(茶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往往带绿色。

(三)利用水的透明度进行判别

在正常天气和鱼塘水中泥沙等不多的情况下,透明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据此可以大致反映出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欠和水质的肥瘦。

(透明度测定仪)

各种养殖鱼类因食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草、鳊、青鱼适应干较消瘦的水;鲢、鳙鱼适应于肥水。养鱼池塘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小于20厘米或大于40厘米,表明水质过肥或过瘦了

四、水质恶化的辨别

(一)水质恶化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水质恶化是由于水体中有机物质或腐败物过多引起的。“流水不腐、死水易坏"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流动的水体含氧量高,有机物质也不易淤积,所以大江大河的水质一般都比较好,而死水塘和流速缓慢的小沟小河,水体就容易变质。

自然的水本身就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水体污染,大都是由于人类缺乏环保意识,人为地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所致。就拿鱼塘来说,如果施肥、投饵过量,或者用未经净化的污水补水,都会使水体产生大量的额外耗氧,不仅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还会产生大量的氨、甲烷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二)水质恶化的特征

水体是否恶化变质,一般可通过水体生态的变化(如水生动植物种类的变化)和水的理化特性变化(如颜色、气味、溶氧量等变化)来进行初步的判断。根据水体污染的不同程度,鱼塘的水一般有4种较典型的颜色变化伴随着水体的恶化程度。

(1)蓝绿色——水质轻度恶化

施肥、投饵过量或污水灌塘,会促使水体中耐肥性强的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体表面漂浮一层膜状物,水体浑浊呈蓝绿色,这种“假肥水”现象是水质开始恶化的典型特征。

(2)灰黄色——水质次重度恶化

投施过量且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或淤泥过多的老塘,夏季会产生大量的耗氧和甲烷、硫化氢、氨氮等毒、害气体,致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各种藻类大量死亡并产生毒素,呈灰黄色并形成发出臭味的“臭清水”。

(3)暗绿色——水质重度恶化

夏季高温季节,由于不断投施有机肥或补充生活污水,不能被鱼类利用的蓝绿藻反复形成大量繁殖——失去活力——死亡的恶性循环,造成水质浓绿而浑浊,水中重度缺氧,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产生较明显的腥臭味,水质出现较严重的腐败恶化。

(4)黑褐色——水质极度恶化

多年未清淤的老塘,塘泥深厚腐殖质过多,又不能补充新水,夏季高温时会产生大量甲烷、硫化氢气体,水色黑褐,水面漂浮一层黏稠的泡沫,发出较强烈的腥臭味。这种水体的生物循环几乎停止而成为死水

上述的为非流动水体的鱼塘的4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仅供参考。

五、水体酸碱度与水质的关系

水体的酸碱度也是判断水质的一个途径。水体的酸碱度(PH值),是反映水化学反应变化及生物作用的一个指标,它由污染物的含量、理化特性以及二氧化碳与重碳盐的比值所决定。

淡水鱼类较理想的PH值为7-8之间,低于6或高于9,都会对鱼类的生理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如水体PH值在5-6(偏酸性)时,鱼类的抗病能力会大大降低,极易感染疾病。PH值高于9时,夏季鱼容易发生氨中毒,低于4.5和超过9.5时,鱼类基本上不能存活。

六、水质的简易调节

当水体呈纯绿色或呈黑色时,可施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浆或调水剂来减少水中过多的绿藻和有机物质,但施入的生石灰浆的数量应根据水体的乌黑程度和水体的大小来决定,生石灰10-40斤/亩。

当水体清澈见底时,应施入一定量的有机物质或尿素以及碳铵等肥粪来增大水体的肥度,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施入尿素和碳铵等肥粪时也应注意施入的数量,否则会引起鱼的氨中毒或迅速过肥从而引起水质骤变。

当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应减少(比如分塘)或捕捞上市减少一定量的存塘鱼的数量或爆气(开启增氧机),也可施入一定量的药物治疗鱼病;当水体有一定量的氨味时,可用挂袋法施入活性沸石、麦饭石等来除去一部份的氨,当然,有水源条件的应该加水换水为最佳措施。

除以上调节外,通过化学测定后,根据水体缺少成份的多少来施入某种物质(比如改底剂、生物制剂等),若某种成份过多,应施入多少处理所用的药物等来进行较准确的调节。

(嫩水---好水)

综上所述,精养鱼池最理想的水质是:水呈淡绿色或茶褐色,水质浓而不浑;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的日变化明显,有朝红夕绿的变化。这样的水浮游生物多,溶氧条件好,既保证了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总而言之,只有在鱼类养殖的全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水质,使用较好的养殖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另请参阅:

解析蓝藻的结构和暴发特点以及处理方法

鱼类"氨"中毒的防控与救治

池塘底质改良的若干方法

池塘底部恶化(发黑发臭)的原因以及底质不良的处理办法

池塘水质恶化的特性与应急处理

解析鱼池施肥养鱼的原理和作用

池塘水质恶化特性与预防

六种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和毒性机理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分析引起水体肥不起来的十八个原因和鱼塘施肥的方法

水温对水产养殖施肥的影响

鱼塘施肥的注意事项

有机肥料与化肥的区别和科学施肥养鱼(第172期)

粪肥必须充分发酵后施用

池塘蓝藻产生的主因真是“富磷”吗?谈蓝藻防控之杂草理论

蓝藻水华的危害特点

削弱蓝藻的生存生长优势的措施

最难对付的蓝(绿)藻的有效防控方法

产生蓝藻及其蓝藻水华的机理(内因、外因、原因、条件)

养殖池塘水质浑浊的处理思路新解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分析的重要性

池塘中光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水体六个主要理化指标

水质水色与藻类的关系及调控措施

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复杂的藻类与水色的关系---六种典型水色及其优势藻类

池塘"黑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水体氨氮转化形式与调控利用

pH值的变化对水体和生物及鱼类的影响

“云彩水”和“清瘦水”两种转水的预防与调节

氨的来源与水体氨氮的控制措施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和毒性机理

水体氨氮转化形式与调控利用

池鱼氨氮中毒的识别及解救措施

水中氨氮的降低和去除措施

过高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的危害及简单处理

鱼类含氮物质(氨和亚硝酸盐)中毒与“褐血病”(第347期)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两大杀手(第226期)

当池塘中PH值和氨氮都高时千万别用生石灰

淡水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秘密

水产养殖对亚硝酸盐用药的总结

水体亚硝酸盐高的原因和危害性及其解救措施

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鱼儿持续"浮头"可能是鱼类亚硝酸盐中毒(第381期)

迅速降解亚硝酸盐可能对鱼虾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损伤(第299期)

采用氧化法肥水法物理方法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第328期)

亚硝酸盐——水产动物致病的根源(第270期)

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危害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重庆永川:秋季大量供应水产苗种!

重庆“永川水花“二〇一八年水花(鱼苗)鱼种及品种供应和价格预告
重庆永川水花渔业会社欢迎您的光临!

,专注水产养殖适(实)用技术为主题宣扬,文章严谨求是,又力求通俗易懂。欢迎提出你的宝贵意见!欢迎你的投稿!欢迎转载(请其他公众号尊重原创或者文章首发的辛劳!署名"水花鱼"或留言申请白名单授权转载)转发和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养鱼人要进水产微信群或QQ群的请加微信号yc6318或QQ号469764481并注明"进群(微信群或QQ群)"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