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之前一直看见类似“寒门难出贵子”的文章出现,好像从一开始读书到现在,读书无用论就一直存在,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图片来源网络

贵子会不会再出现这个我不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对于那些除了没有背景资源的孩子,想要走出一条路,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为什么读完书出来不会成功,因为读书这事一直是教人明事理,而不是发大财,想发财应该去学做生意去,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把目标给张冠李戴,把发不了财这顶帽子怪在读书身上。

读书可以带来什么,我来说说我的故事吧。

曾经我也是个读书无用论的支持者,周边的朋友大多读到初中高中就出来打工挣钱养家,在家乡那边,所有的生活的导向性就是挣钱,挣更多的钱。

令我发生转变的是初二那次暑假工,跟几个好友一起去做流水线的临时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我可以忍受,因为身边的人都差不多;晚上睡着滚烫的床板我也可以忍受,因为还有知己好友一起叽叽喳喳共患难;最先几天因为不熟悉流程做工,手指被电路板的尖角插得流血受伤,我也可以承受,因为身边的流水线工人也是这么来的。

但我唯一不能忍受的是,我的人生就这么一眼望到头。

当时有个在那做的很久的老工友问我,小妹,读几年级了啊,读初中了,别读太高,大学还不是一样要出来打工挣钱,没两年就要嫁出去了,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那时候我不懂什么叫人权自由,也不懂什么女权主义,也不懂什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只知道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

女人为什么就不能读那么高?

为什么生来就是要拿去嫁人的?

为什么男的可以女的就不可以?

以我浅薄的认知无法去反驳他的话语,但我很清楚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告诉我,不,不是这样的,自己并不想要这样的人生,一个人的人生不应该就此麻木重复循环他们的脚步。

记得同样是每月八百块的工资,我在炎热的隔板里用劳力换取果,汗流浃背;而另外一个女生因为是大学生实习在空调房里用脑力换取,舒舒服服做报表就可得到;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直到月上梢头才能下班,她只需8个小时就可以踏着夕阳走人。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觉得读书就如分隔两个世界的刀,划拉一下,一个天一个地就这么摆在我面前。

回去后自然就拼命苦读了。我不是学霸,书资也比别人逊色不少。但笨没关系,别人用100分的力气得到的成绩,我就用200分的去努力,在我的读书生涯可以用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来形容,别人总觉得我读书很辛苦,其实我觉得这点苦比起那个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不算什么,至少我还有机会可以去争取,可以去改变。

我没有励志的结尾,也没有因为读书而逆袭成为人生赢家。一路都以岌岌可危的成绩爬上大学这个尾班车,在别人悲伤怀古自己落榜不能去到更好的大学时,对于我来说,能上大学就是莫大的幸运。不管我的大学在别人眼里有多差,但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梦的可爱模样,象征着见世面,走出流水线的另种人生的可能性。

现在我正在窗几明亮的办公室敲下这些话语,我依旧是一个平凡人,在公司中一颗螺丝钉。虽然现在的我依旧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但在我的心中终归是充满着希望。

我并不介意“奋力追赶只能到达别人的起点”这句话放在自己身上,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这个所谓的起点。

很多人总把这句话看做是贬义词,充满悲观色彩。我却是把这句话看成是褒奖。要知道别人的起点也是父辈付出心酸血泪奋斗而来,才能让后代拥有更高的起点去实现人生起跳。既然自己成不了x二代,倒不如成为像父辈一样的开拓者,让自己的后代能站在更高更好的起跑线上从容奔驰。

而现在谁都知道,以后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改革开放无论读书如何,只要那种只要有胆下海就能赚得盆丰钵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教育资源是以后要争夺的重中之重,读书、自我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哪一个时代都不容易,旧时父母倾尽所有让我们无忧生存,而现在的我们也要学会付出一切为以后无忧生活创造条件,我们希望以后的后代能比我们现在更好,正如我们的父辈所期望我们比他们现在生活地更好那样,一代代传承叠加,一路向前奔跑。

欢迎个人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授权须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