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这不是什么恐怖故事,“幽灵劳工”真实存在于身边

当工作不再需要“人”的特质,下一个销声匿迹的是什么?

首先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什么叫“幽灵劳工”?这其实是一种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的人类劳动力。它既不存在于现有的法律中,也没有得到固有文化的承认。即便这些看不见的线上就业大军正在不断扩张壮大,但幽灵劳工们并没有意识到,某些无意识的残酷会给他们带来多少看不清的未来。

在《销声匿迹》中,系统出现的小故障最终导致琼的MTruk账户突然被冻结。虽然在我们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大事。然而对琼这种按需工人来说,绝对是一场可怕的噩梦。“没有一封电子邮件通知我软件出了问题,我只知道自己不能再登录了。”她说,“我给客服打电话,他们告诉我必须等网站修复这个问题。账户冻结让我损失了近200美元。我失去了高薪工作,原因是平台自己出了问题,而不是我的工作质量有问题。”一旦出现了问题,类似于琼这样的幽灵劳工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他们连发生了什么都不太清楚,更别提补偿维权了。琼等了足足40个小时,手足无措。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工作,能不能维持收入,她连这一切发生的原因都不甚了解。

事实上,自动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景。人类希望用自动化解放自己的双手,彻底摆脱繁琐枯燥的工作。但遗憾的是,这一愿望并不可能实现,因为自动化永远都需要人类的参与。于是一个庞大的新经济模式来临了。自动化一边解决着现有的问题,一边创造出新的需求,但是这其中所诞生的新兴从业者却被掩盖在了系统的阴影下。这些幽灵一样的劳工帮助整个系统顺利运作。

但大部分幽灵劳工却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与琼一样的压力,他们是可以被替代的,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机器上的零件或是程序中的代码,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失去自己的价值,直至被别人取而代之。他们的工作完全可以由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完成,并且无论是谁都不会产生任何差异,即便每个人的性格、禀赋、生活经历乃至身体特征都不相同,但这对工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没有人在乎这些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的差异,因为它们无关紧要。更简单的说,这种工作性质完全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此中并没有同事一说,也不存在羁绊的牵连。当作为一个人的特性被消减了,重视、激励、鼓舞将不复存在,同样的,歧视、侮辱、争执也被消磨掉了。但完全没必要去同情,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关乎生存的自由选择。

作为人类学家的玛丽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联手为人们揭开了这一切的源头,从幽灵劳工的诞生到其中蕴含的各种问题。书的原名如果直译过来,应该是《幽灵工作:如何阻止硅谷建立一个新的全球下层阶级》看上去很像是一本经济学分析专著,但是《销声匿迹》似乎更适合来描述这一切现象。当作工作中“人”的特性逐渐消失,我们也很难想象,接下来销声匿迹的还有什么。

玛丽·L·格雷
人类学家、微软研究院新英格兰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中心研究员。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任教,并从属于传媒学院、人类学系和性别研究系,2020年度麦克阿瑟奖获得者。玛丽的研究着眼于技术获取、物质条件和技术的日常使用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西达尔特·苏里
计算机科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博士、微软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微软纽约研究中心创始成员。苏里的兴趣主要为计算机科学、行为经济学和众包经济的跨学科研究。

《销声匿迹》

作者: (美) 玛丽· L.格雷 (Mary L. Gray) / (美) 西达尔特·苏里 (Siddharth Suri)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原作名: Ghost Work: How to Stop Silicon Valley fromBuilding a New Global Underclass
(0)

相关推荐

  • 费孝通:西南工业的人力基础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后,至清华大学研究院社会学部随俄裔人类学家史禄国学习体质人类学,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 ...

  • 缅甸数十万童工挣扎在生存线上,让人心疼!

    [缅甸中文网讯]根据缅甸劳工.移民与人口监督管理部调查统计数据,缅甸大约有40万名童工在危险场所劳作. 日前发布的2018年劳工调查数据中,加入了缅甸童工的数据.缅甸5岁至17岁青少年儿童的数量为12 ...

  • 美不胜收,这「禁忌爱情」尺度大到闪瞎眼!

    <菊石>在19世纪的英格兰,著名但不为人知的化石猎人玛丽·安宁(凯特·温斯莱特饰)独自在崎岖的南部海岸线工作.在她那些著名的化石发现之后,她现在寻找普通的化石卖给游客,以养活自己和她生病的 ...

  • 西达苯胺的应用

    西达苯胺的应用

  • 对不起,我们不要澳洲人!

    海外劳工终于打赢一回本地人 有很多小伙伴经常吐苦水,称想在澳洲找份工作不容易,哪怕自己已经拿到了工作签,因为很多雇主只要PR甚至公民. 不过有一名土生土长的澳洲人Charley Newton却也遭遇了 ...

  • 求阙:五一赞劳工(外一首)

    文/求  阙 欣闻节日喜欢联, 故国山河快马鞭. 万丈高楼光射斗, 千秋画阁气冲天. 送春战鼓阴阳合, 迎夏渔歌上下弦. 百业辉煌谁手笔, 劳工接力写鸿篇. 再煮荠菜吟 童龄二五堪回首, 荠菜充饥分外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忠于自己的欲望有没有错?

    白色体系下的黑暗 说起文学小说的巅峰,你会想到哪些?<百年孤独><人间失格>还是<活着>?如果说起医学小说的巅峰,或许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白色巨塔>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成长,就是与自己的一场博弈

    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 卡夫卡曾说好书会像是刀子插入你的心脏,<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对朋友的背叛而深深自责,但后来终于在直面内心的脆弱和自私中获得了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释放始于接受

    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相信未来的可能 之前看到比尔盖茨推荐书单里面有一本<拥抱可能>,作者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而她逃出来之后,利用在集中营的经验成为了一名治疗师.这是一本身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当你能对苦难开玩笑时,说明一切都过去了

    彼时此刻,人间烟火. 人的一生要怎样度过?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但幸福.轻松.快乐都会是每个人的追求.这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做起来却也是最难的要求的.现代人又有几个人能活的轻松愉快呢?工作压的喘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打破墨菲定律,心态决定运势 1949年,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对自己的一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没想到这句话经过传播扩散后,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知更鸟是什么鸟?

    幸好,有些人还清醒着 据说,奥巴马给自己的女儿公开的送过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知更鸟又名反舌鸟,它不做任何坏事,只为人们歌唱.在这本书中,知更鸟指的是善良正义,但却被罪恶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何逃离“贫穷陷阱”

    真实的苟且需要理解 中国古代有个晋惠帝.有一年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晋惠帝听完奏报,便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天下无人不说晋惠帝荒唐.然而读完<贫穷的本质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临终视角下的生活智慧

    参透了生死,看透了人生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里面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是够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越长大你就越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少年的时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果你穿越到中世纪,可能几天都活不下去

    人心深处,教堂巍峨 有这么一部出版于1989年的长篇历史小说,霸占图书畅销榜长达300周,这本书在美国的论坛上收割了57万条5星好评,在出版18年后又被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中,至今畅销不衰,这部小说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