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经经筋的循行路线主病及治疗方法》
关于手少阴经经筋的循行路线,经文曰:“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也就是说,手少阴心经的经筋,其起始于手小指的内侧,然后循小指上行,进而结聚于掌后小指侧高骨。再向上结聚于肘的内侧,继而继续上行人腋内,与手太阴经筋相交;走向胸部,伏行于乳内,结聚在胸中,沿膈下行联系脐部。
而关于手少阴经经筋的发病,经文曰:“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也就是,手少阴经的经筋发病,可见胸内拘急,心下有积块坚伏,名为伏梁病。上肢的经筋发病,肘部牵引拘急,屈伸不利。总的来说,手少阴经筋发病,可见本经筋所循行或结聚的部位掣引、转筋和疼痛。
最后关于手少阴经经筋病的治疗,经文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烨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名日季冬痹也。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经文这方面说得较多。具体是,治疗手少阴经经筋病时应采用燔针,且用速刺急出法;针刺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痛处为穴。若此经筋病已发展成伏梁而出现吐脓血的,此为脏气已损之表现,病情加剧的死证。大凡经筋发病,遇寒则筋脉拘急,遇热则筋脉松弛,甚至出现阳痿不举的情况。若背部的筋挛急,则脊背向后反张;腹部的筋挛急,则身体向前弯曲而不能伸直。蟀刺是一种烧针的刺法,它治疗的是因受寒造成的筋急之病;如果是因热而造成的筋脉弛缓的病证,则就不宜采用火针了。这类疾病称为季冬痹。足阳明经筋和手太阳经筋拘急,会发生口眼喁斜;眼角拘急时,不能正常地视物。治疗这些病证,都应采用上述的蟀针劫刺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