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自己承担了部分老师应负的责任。无论是家长退群,还是老师诉苦孩子不好教,焦点都是孩子!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应有尽有,反而精神世界比较空虚。缺位的父亲:中国女人生了孩子基本都是“没爸的孩子”。特别是刚生下来,孩子和大人还不能有互动的时候,老公几乎不会意识到这个新生命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依然自己忙自己的工作,喝自己的酒,抽自己的烟。每一个厌学孩子的背后,可能厌的都不是学,而是难以处理的,各种各样的痛苦的情绪。经常在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结束时,碰到这样尴尬的场面:父母对着比自己高过半头的孩子说,“跟老师说再见”。每每至此,都感觉很无奈无力,也能感觉到孩子的愤怒和羞愧,能想象孩子心中有一团火,想喷出来烧掉整个世界。自打孩子进入学校的门槛,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作业,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以此激励他们的成长。有的家长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对比,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达到了怎样的成果和成就。行为上矮化了孩子,提高了自己。(实际上自己也就那么回事)许多家长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比较和言语刺激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会让孩子“敌视”优秀生,更加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倍感压力,很容易气馁从而厌恶学习,结果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世界最信任的也就是父母了。当父母用比较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会认为上学是自己的潜在敌人。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前三名。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累死累活结果仍然一团糟,心累。你要是下次不提高,我就怎样怎样”时,父母的动机是想激励孩子更加努力。但在很多心理承受力弱,内心敏感的孩子眼里,父母的话传达的意思就变成了: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考得好才爱你,考得不好就不爱你了。亲子问题,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对于一些现象的无力感导致的烦恼,导致的焦虑,导致的愤怒,导致的恐惧。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如果你真的是造物主,那就像造物主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可没有操控它们的成长道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需要,家长要学会倾听,蹲下来和孩子认真交流,听到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孩子的需求可能很简单,希望父母不要吵架,希望妈妈回家后不要板着脸,甚至只是希望父母单纯的陪伴。如果父母真能做到蹲下来倾听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就会建立比较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的不良行为会自动消失。其实孩子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被认真对待一会,被好好爱一回。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孩子的 偏差行为,其实都是出自于爱,盲目的爱,盲目的忠诚。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请一定用排列展现下,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想对孩子说:这其实不是你的错!
作者简介:贤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