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状元”貌丑出上联刁难,不想他妙对,乾隆:探花,朕成全你!

自古以来,衡量人才的标准,“才貌双全”固然受人欢喜,而若有才无貌,且志坚,甚至身残志坚,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其实也不难。在乾隆年间,曾经就有一位才高而貌丑的读书人,他的才学本来乾隆是要点他状元的,可因貌的问题,乾隆皇帝还是觉得自己“看走了眼”不打算录用他,然而,可更因“才确实高”的优势,最后,乾隆皇帝不得不欣然把“探花郎”的名第御赐给了他。

那这位在相貌问题上,起先令乾隆皇帝觉得自己“看走眼”的读书人是谁呢?

他叫刘凤诰(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属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文探花。且一生颇富成就,著有《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存悔斋集》三十二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杜工部诗话》,参与纂修《高宗实录》等。

其人因文思敏捷,才学过人,人称“江西才子”,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夸赞他“江西大器”。

刘凤诰的少年,他是一位名满乡里的“神童”,3岁会认字,5岁会背诗,7岁便可以成文。其聪慧程度,人人都很看好他,觉得这位少年长大后必定是个大器般不同寻常的人物!

可惜命运似乎总是在跟他开玩,刘凤诰3岁丧母,而且在少年时期,在一次和伙伴们的射箭比赛中,刘凤诰的眼睛不幸被射伤,此后那只眼睛,几近失明。也正是从这时候起,刘凤诰的命运跌入低谷,从此,人们不再看好他,伙伴们见了,不少人也会躲着他不和他玩。

然而,人们的“鄙视”态度并没有因此打消刘凤诰求上进的心,他始终相信“相貌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虽然,刘凤诰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的机会少了,但他奋发图强刻苦攻读的时间却多了不少。

功夫不负苦心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刘凤诰在十七八岁的年龄便考中举人,时间又过了十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刘凤诰参加了贡士殿试。

然而,在乾隆五十四年的这场贡士殿试的考试过程中,刘凤诰尽管满腹才华,但是因为此前一只眼睛受过伤,因此视力不太好,他答卷的速度比其他考生要慢许多,时间已近黄昏,殿试结束的时间也基本到了,其他考生都已陆陆续续交卷,可刘凤诰还在继续认真地答着卷子……

此时,监考官走过来,准备将刘凤诰的卷子抢收过去,这时候,一位贵人出现了,在场监考的礼部尚书常青(佟佳氏,满洲正蓝旗人,乾隆五十一年,署闽浙总督。)看他书法秀劲,且身残志坚,不仅内心暗暗惊叹,于是,特许他迟延交卷,并命人给他点起灯继续答卷。在交卷后,刘凤诰对着主考官深深地鞠了一躬,才退出考场,然后就在外面安静地等候着成绩的颁布。

再说大殿内,主考官将答得比较满意的十份卷子呈给了乾隆皇帝,刘凤诰因过人才学,他的答卷也在这批被选中的十份之内。当乾隆皇帝阅毕这些卷子,对刘凤诰的答卷大为赞赏,他迫不及待地命人将刘凤诰传唤了进来。

见到乾隆皇帝,当刘凤诰抬头的一瞬,因为一只眼睛的问题,他的相貌,为乾隆皇帝大失所望。乾隆皇帝心想,这天下,哪里见过有“独眼”被点为状元的呢?不仅有点后悔,想反悔。

于是,乾隆皇帝发话了,直接对刘凤诰说:“朕要当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学超群,朕定然点中你;若才学平平,你就休怪朕无情了。”

刘凤诰答道:“臣遵旨!请陛下命题。”

接着,乾隆皇帝出了一个上联:“独眼不能登金榜”,刘凤诰听后,立刻明白,乾隆皇帝是在以貌取人了,于是,他不假思索立刻答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听罢,乾隆皇帝暗暗叹服,直夸:“好!对的贴切,口气不小,我再出一联你对。

接下来,乾隆皇帝思索片刻,又出了一个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当然,这样的对联对原本有着真才实学,才华过人的刘凤诰,要对上,显然是不成问题,他略微思考了下,刘凤诰便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这一对,不仅把对联给对上了,也把乾隆皇帝给逗乐了。

刘凤诰的这一对,简直一语双关,不但对上了乾隆皇帝出的上联,而且还解决了令乾隆皇帝心中久久困惑不已的问题,那就:如果依据刘凤诰之才,确实可以点状元,但状元代表着大清朝廷的脸面,这个面子还是要留。不过对刘凤诰不予录用,又无法服众,而且也确实浪费了一个旷世之才。这不,根据刘凤诰在对出的下联中,最佳解决方案说得很明白:退而求其次,封个“探花郎”不就可以了!

于是,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当即拍板,对刘凤诰说:“好!朕成全你。”

于是,这场殿试的结果,乾隆皇帝御笔一挥,大大方方,愉愉快快地送了刘凤诰一个第三名的“探花”!

此后的在刘凤诰,在为乾隆皇帝重用之后,也证明他确实很有才华,曾经,在嘉庆时期,刘凤诰在为太上皇祝寿时所作的一幅插嵌格对联,堪称天衣无缝,传世佳话。这副对联内容如下:

“顺天康民,雍然乾健嘉千古;治国熙物,正是隆恩庆万年。”

刘凤诰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年号缀联,运笔如此工整有序,而又构思巧妙不落俗套,直叫人拍案叫绝,真是无愧乾隆曾经给他“江西大器”的圣赞了!

结语:

人们做事,往往喜欢以貌取人,但古人也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金子总会发光”,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真才实学,被以貌取人的“剧情”总会反转。清朝乾隆年间的刘凤诰莫不如此,当然,历史上,因貌丑志坚,或身残志坚,最终而成大器者,绝对不止是刘凤诰一人。由此可见,相貌固然重要,它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加分,但绝对不是决定或者主宰一个人真正是否能够励志成才的关键!大家一起,且行且励志吧!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