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38 冯亭的馊主意——赵国如何损失了四十万精锐?

秦国人想一统江湖,向东开进,路上的绊脚石当然不会少。如果把这些障碍由大到小排个顺序的话,谁会排在第一呢?廉颇?李牧?蔺相如?都不对,不能得分。因为这些障碍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合理地估量出胜负的赔率,排名第一的应该是意外。

韩国原本就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人求和了,秦国人也做好了接收的准备,这个时候,意外就出现了。这种意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土地是死的,摊在那儿是不会动的,谁占了它,就跟谁一个姓。但人是活的,你占别人的地,又如何能强迫一个拥有自己信仰和生活习惯的民族改变原先的习俗呢?说得更直接一点,那就是韩国人民生活在韩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百年,就算外面打仗打得五彩缤纷,战祸不断,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也适应了,好过歹过不就几十年嘛,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但是在秦国不一样,秦国被商鞅改变了所有的习惯。在秦国统治下的人们,被划入各个小组,不是生产小组,是战斗小组,还有什么互相监督、搞罚连坐什么的。每个人每一天活着都是战战兢兢的,那过日子过得那叫紧巴呀。这种状况跟几千年以后的苏联很相似。斯大林就曾经说过,想要让自己的属下服从自己,只有两种方式:第一,让他恐惧;第二,让他赚到利益。

回想几千年以前的中国,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制度,不就是这种思路吗?问题是秦国你这么过是你的事,其他六国人民那是自由惯了。当然这个所谓的制度是相对于秦国人民而说的,所以他们没有理由生活在秦国这种没有人情味的制度之下,所以韩国的老板可以妥协,韩国的人民是不愿意退步的。如果祖国一定要抛弃我们,我们宁愿选择自己的老邻居赵国,毕竟生活习惯差不多,都是三晋之人,生活习惯比较容易适应。退一万步说,一百多年前大伙还是一家人嘛!

不愿意轻易屈服的韩国人是这么想的,至少,上党郡的韩国人是这么想的,而其中最为坚持的就是新上任的上党郡守是这么想的,这个郡守就是冯亭。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人物,他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一场不能逃避的战争。

前任的郡守不畏强秦,决心以死报国,韩国的王室不干,就派了冯亭走马上任当新郡守去了,执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自己管理的地方拱手送给秦国人,显然这是一个逮谁谁都想不通的命令。冯亭心里面就郁闷,“怎么地,我长得就这么像卖国贼呀!把我派过去投降?”

堂堂五尺男儿,国家有难不能挺身而出,还要奉送土地和人民。这对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那都是侮辱,赤裸裸的侮辱。或者冯亭曾经主和,或者冯亭是很软弱,但是软弱的韩王偏偏就派出了这个看上去很软弱的冯亭出任上党郡的新长官,因为韩王相信,冯郡守一定会不负所托不负众望,顺利地完成十七座城池的交接投降任务的。可惜当时的人还没有发明眼镜这个东西,不然的话,当他们看清冯亭的真面目的时候,一定掉一地的碎眼镜。

穿过历史的迷雾,我们惊奇地发现,冯亭这人不简单,刚到上党冯亭立刻就换了另外一副面孔。在新的老板来上任之前,上党郡的韩国人得到的消息是,新任的老板是来献地求和的。果然,冯老板一来立刻召集属下和人民开了一次公开大会,他对自己属下和人民说:“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上党,通往祖国首都的道路已经被秦国鬼子掐断了,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祖国已经不要我们当臣民了。秦国鬼子一天比一天近了,如果祖国不接应我们,我们怎么办哪?”话音刚落,下面的人轰的一下就炸了,议论纷纷。有的说,“你来这儿不就是为了投降么,什么时候大道道小道道的,直接过去向秦国鬼子投降不就完事儿吗,拿我们开什么涮?”那位就说了,“不行!我们坚决不当秦国鬼子的臣民,当二等公民,拿秦国绿卡,那傻冒才做呢,我们坚决抵抗到底!”有人就附和了,“对,打一个算一个,拼一个够本,拼两个有赚,死就死呗,算什么呀!”

冯亭一见,大伙的情绪上来的挺快嘛,嘴角微微一笑,扬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说:“大伙等一等,别激动!与其说上党归附秦国,不如去投靠赵国,赵国人民和咱们乡里乡亲的,一百多年前咱们还是一家人嘛对不对?如果赵王能接受我们,秦国鬼子一定恼怒非常,进攻赵国,赵国遭到战祸,那一定会去亲近韩国的。如果咱们赵韩两家团结一致,心拧成一块,枪口一致对外,秦国鬼子就算浑身是牙,咱们也不用怕他了,大家说是不是?”

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沉默,刚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下子没了任何反应。因为没有人想得到这个主意,大伙想的就是怎么样回归韩国,或者说怎么样抵抗秦国鬼子,投靠赵国,这算是个什么主意?不过在几千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看冯亭的这个主意,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赞叹:多么伟大的创举!冯亭是多么的聪明!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轻轻一带,祸水就引向了赵国。这就像下一盘围棋,某一个子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不起眼,但往往能够左右整个大局,起死回生。

在当时的世界,唯一能和秦国人拼上一拼的只有赵国了。假设韩国、赵国联手和秦国人玩儿起命来,结果还真不好说。可能有朋友就问了,后来长平之战的时候,韩国不是也参战了吗,那为什么最后还是输得这么惨呢?哎呀朋友,后来开始打的时候,赵国人和秦国人死磕的时候,赵国军队被围困,缺兵短粮的时候,拜托,韩国人的影子我没有瞧见,早溜了。

好吧,我们不能不承认冯亭够聪明的,也是够损的。但是如果你认为冯郡守的聪明就到此为止,那就错了。做了一个怪梦以后,天上掉下一个大号的馅饼,把这个正处于政治发育阶段的赵孝成王赵丹给砸懵了。几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的时候真是恨得牙痒痒,如果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这个大号馅饼直接砸死这个没脑子的人就好了。

赵孝成王做完一个怪梦,三天以后,来自于上党的使者出现在赵国的首都邯郸。这个冯太守派来的使者见到赵王以后,说:“大王,我韩国已无力防守上党郡,眼瞅着这块地方就要割让给秦国鬼子了,可是上党郡上上下下无数的官民都不愿意成为秦国的奴隶,我们十万个愿意归附赵国,我们统统都不愿意和秦国鬼子为伍,宁可回到赵国的怀抱。上党郡有城邑一十七座,全部愿意纳入赵国版图,请赵王务必包容裁决。”听完这话,赵王身上的血“蹭”地一下全涌到脑袋上了,天天坐在家里宅着不出门,就这样好事都能自动现身,哎吆真是,人运气好起来真是喝凉水都不塞牙,挡都挡不住。

赵孝成王高兴得头都昏了。一边是深谋远虑的上党郡冯太守,一边是乾纲独断却又缺乏远见的赵国大王。太行山那边的冯亭笑了,这种笑容不是得意地笑,而是狡猾的笑。在这个时候,冯亭是个出色的猎手,他看见猎物已经一头扎进自己设好的圈套里,他没有兴奋没有激动,只有对未来深深的忧虑。因为如果按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秦国人和赵国人一定得血拼一场。

从前赵国的前辈们连年征战发兵百万,都不能取得一城一地,现在赵孝成王刚就任没多久,竟然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十七座城,这让他如何不激动啊。当然了,在办理正式的交接手续之前,赵王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一层一层地传达下去,让自己的属下、臣子和全国人民以及所有为赵国的复兴崛起而不懈奋斗的海外侨胞们尽快知道这个好消息,举国同庆。

说干就干,赵王兴高采烈地首先召见了平阳君赵豹,当然了,高兴归高兴,人还是要低调,他很诚恳地像在征求大臣的意见,说点类似于我刚刚上任无德无能就得到国外的献礼,白得城池十七座,你看我是。平阳君,你看我是接受呢还是收下呢还是笑纳呢?令人非常意外的是,平阳君赵豹兜头兜脸地就给兴奋得满脸通红的赵王浇了一盆冷水。赵豹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聪明的人会非常害怕那种无缘无故的好处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通常只有没脑子的人才去抢着吃的。

平阳君 赵豹

赵王不高兴,人家正兴奋呢,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说点好听的会憋死你啊!他一口就顶回去了,“人怀吾德,何为无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伙都觉得我德才兼备,这叫什么无缘无故。显然赵王说这话有点太不专业了,太不符合你自己的身份了,因为别人感怀你的恩德,人家就白送十七城啊?这个逻辑如果成立的话,秦国人就不用白混这么多年了,训练什么士兵啊,以德服人多好!

赵王有没有德行,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大伙心里也很清楚。作为下属,赵豹当然不可能当面反驳自己的老板了,你反驳不就等于说自己领导缺德了嘛。但不管怎么说,赵豹的思路是很正确,他和远在上党正在煎熬当中的冯郡守思考到了同一个点上。眼下秦国人玩命地进攻韩国,眼看就要得手了,上党十七座城很快就和秦王一个姓了。现在的问题是,秦国人费了老鼻子劲了,让赵国捡了个现成,我种地种得这么辛苦,到有收成的时候,你赵国人一个不好意思就统统割走麦子,这哪能成?谁干啊!

这种大道理显然赵王现在是听不进去,赵豹只能从军粮的运输、国内国际的政治等等方面分析了战争的形势,结果就是,对于赵国来说大大不利,所以赵豹要坚决反对。赵豹的分析是很全面的,可惜的是他的领导此时此刻眼里只有上党那十七座城,其他什么的那都是浮云。赵豹只能继续中肯地分析说:“大王,秦国人一口一口吃掉韩国的土地,从中间截断了上党的道路,不让它和韩国本土相通,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块地方吃掉。秦国付出了劳动,赵国去享受成果,即便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轻易地从小国那里得到这样的便宜。现在赵弱秦强,小国能从强国大国那里揩到这样的油水吗?秦国利用水路运送军粮,用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去吞食韩国,分割韩国的土地,这个政策已经在实行了,我们没有力量改变这个政策,也不可能与他作对。上党之地那就是老虎的屁股绝对不能摸,绝对不能接受啊!”总之一句话,赵豹的意思就是无妄之福必有无妄之祸。

如果一定要搞个辩论赛的话,显然赵王不是赵豹的对手,但是赵王也没什么兴趣继续和赵豹辩论下去,不管怎么说,赵国的CEO是我,我说了算,决定权在我手里。或许这就是赵国,乃至于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哀了,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而这个人的糊涂和聪明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赵王一句话就把这个破坏他美好心情的人打发走了,他说:“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 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意思是说,我们这么多年打仗都没能得到便宜,今天有十七座城白白归于我国,这不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嘛,不要白不要。

正是因为赵王此时此刻眼里只有这蝇头小利的十七座城,才会导致之后他断送了四十多万赵国精锐的性命。四十多万是什么概念?当时每个诸侯国的人口也不过是数百万而已,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死了,而且死的是最精壮的男子,这对整个国家的基础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和摧毁。这一场血腥的战役就是长平之战,赵国的噩梦就要来了。

文案校对:羊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