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默克尔密集访美背后,美欧关系正在深刻变动

无论是这次法德联手出击,

还是之前的历次访问,

欧美间的分歧正在增多而不是在减少,

整体关系陷入“漂流”状态。

4月23日开始的一周无疑是“跨大西洋关系周”。

欧盟的两个“重磅级”领头羊法国和德国的领导人前后脚访问美国,并与特朗普会晤,多方面协调立场。

在特朗普执政进入第二个年头、美欧在多个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争端的大背景下,这两次访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  然而,无论是与特朗普擦出“暧昧火花”的“小鲜肉”马克龙,还是与特朗普“尴尬同框”的“大婶”默克尔,都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导航”跨大西洋关系。

“分头出击”的马克龙和默克尔

尽管在外界看来,马克龙和默克尔都是作为欧洲国家的“代言人”前往美国,但从整个访问情况观察,二者无论从受到的待遇还是所执行的任务都有所不同,其“游说”特朗普政府的目标也各有侧重。

特朗普接待马克龙的访问堪称精心准备,象征意义十足,充分体现对去年访法之行的“投桃报李”。

▲  特朗普夫妇陪同马克龙夫妇参观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故居弗农山庄并合影。

马克龙的美国之行创造了多个“第一”,比如马克龙是特朗普上任后第一位对美国进行三天正式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特朗普夫妇第一次在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故居弗农山庄设私宴款待来访宾客,又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第一次在白宫举办国宴接待外国元首。同时,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深度参与接访,不仅亲自设计白宫晚宴细节、精心准备赠礼,还参加多场活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国宴厅首度设宴,款待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夫人布丽吉特。

相比之下,默克尔的工作访问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更没有像马克龙那样留下与特朗普“惺惺相惜”的精彩瞬间。

但从“游说”议题看,法德都很重要,两国显然各有侧重,分工劝说特朗普政府“回归正途”。

▲  4月2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

马克龙更在意的是伊朗核协议以及叙利亚问题。在伊朗核协议上,马克龙野心很大,提出在原有协议基础上制定范围更广的“新协议”来留住美国,其内容可概括为“四大支柱”:一是到2025年,阻止伊朗开展任何核项目;二是制定长期阻止伊朗核计划的方案;三是阻止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四是“遏制伊朗在地区的活动”。在叙利亚问题上,马克龙担心特朗普过快撤军将导致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形势将有利于叙利亚政府和伊朗,因而希望能够劝服特朗普三思而后行。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发展最大的引擎,则更在意欧美经贸问题,但如果与特朗普私交甚笃的马克龙都无法改变特朗普,那么默克尔的访问就显得更为艰难。

▲  默克尔此行的首要目标就是为欧美经贸关系“止损”,努力规避欧美之间爆发“贸易战”,同时交流有关伊朗核协议和北约军费的问题。但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再次抱怨美欧之间的贸易“不公平”,强调美欧之间需要“互惠的关系”。然而,默克尔的耐心沟通似乎并未换得特朗普的充分理解。

“迷失航向”的跨大西洋关系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洲便长期陷入对盟友美国的恐慌和质疑,普遍担心将在前一届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后被本届美国政府“二次抛弃”。因此,欧洲积极活动,一方面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努力“维稳”跨大西洋关系,同时不断提升战略自主加以“对冲”。

然而,从目前效果看,无论是这次法德联手出击,还是之前的历次访问,欧美间的分歧已经并仍正在增多而不是在减少,整体关系陷入“漂流”状态。

在对外政策理念上,欧美逐渐“分道扬镳”,矛盾深刻,短期难以消弭。二战以来,欧美都受益于美国主导、欧洲支持的以多边主义机制、民主人权政治价值观和自由贸易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但特朗普执政后不断以“美国优先”为统领、以“有原则的现实主义”为手法,挑战欧美“共建共治”的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当前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者,其释放的单边主义信号与欧洲坚持的多边主义矛盾重重。

由于思想不统一,在具体问题上欧美同样难以达成一致。

经贸问题上,此次德法均希望美国能够给予欧盟钢铝关税永久豁免,但在特朗普会晤法德首脑后美国政府并未松口,现在也仅仅是延长豁免30天,并没有彻底放下针对欧盟的贸易“大棒”。

美国当前已经不仅将关税视作“纠正”美欧贸易逆差的手段,还将其与多个问题挂钩,如要求欧盟在对华经贸问题上向美靠拢,共同向中国施压;要求欧盟在多边场合不对美国横加指责、保持沉默;要求欧洲盟友在北约军费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等。

而在这次马克龙访美关心的伊朗核协议问题上,各方主要在协议有效期之后该如何作为分歧较大。

特朗普始终认为伊核协议是“糟糕的协议”,只是给了伊朗“喘息之机”,认为协议应该阻止伊朗发展弹道导弹能力建设,协议到期之后必须继续限制伊朗核活动,并且在伊朗重启核项目后立即施加制裁。欧洲大国则认为这份协议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担心美国要求重新“改革”核协议的做法将会导致这一多边协议彻底崩塌。

因此,当前的跨大西洋关系正处于深刻的变动和调整期,无论从双方打交道的基础、原则和方式上看,都出现了与此前不同的新特征和新挑战。

撰文 / 张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孙成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张晶、亚楠

图片 / 网络

制作 / 曦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