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齿软不赴丧,肉软不吃凉,腿软不同房”,古人的忠告
提及农村俗语,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说上几句,而且俗语通常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哪怕我们不去刻意背诵也能在潜移默化间铭记于心。其实农村俗语最大的意义,莫过于里面蕴含的生活哲理与警示作用。记得小时候犯了错误,老一辈常喜欢在教育之时捎带几句俗语。或许因为那时太过懵懂,只觉得非常有趣,可随着岁月的流逝,往昔那些不屑一顾的说教,便能由衷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农村俗语就有这样一句话:“齿软不赴丧,肉软不吃凉,腿软不同房”,至今想来依然觉得颇具智慧。
首先我们来看下上半句,那么俗语中的“齿软”指的是啥?原来它说的是老人与孩童,因为老人容易掉牙,孩童又要换牙,都属于齿软现象,而之所以“齿软不赴丧”大体无外乎以下两点缘由。
其一、众所周知,孝道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核心思想,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如此,几千年来人们对此格外重视,而且产生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比如古人办丧事的时候,多会在家停丧几天,既表达对逝者的不舍,也方便亲友前来祭拜。可如果丧事在夏季,缺乏制冷设施的古代,时间长了就会滋生病菌产生传染,加之老人与孩童抵抗力差,因此为了各方面考虑,也就不去为好了。
其二、俗话说“人逢丧事肝肠断”,亲人逝去必然悲痛不已,更有甚者号啕大哭,感天动地,正所谓“怒伤肝,悲忧惊”,所以,潸然泪下的场面虽无不妥,但被老人看到难免触景生情,悲由心生,而小孩心智幼嫩容易受到惊吓,因此从健康角度着想,才会有此说法。
随后再来看下“肉软不吃凉”,事实上,“肉软”就是指身上的皮肤,而这类人群大体有三种:“老人、妇女、胖人。”我们都晓得,人老了肌肉便会松弛,女人生过孩子皮肤也会开始松软,而体型肥胖的人自然更是赘肉横生,松松垮垮。后来古人从生活中发现,这些人不宜食用凉性食物,那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中医认为“胃喜暖恶寒”,也就是胃对温度比较敏感,喜欢温暖的食物,而畏惧寒性或冰冷的东西。比如有时吃了些凉性食物,很可能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泻等疾病。由此可见,食凉对于常人尚且如此,那对体弱者自然更是雪上加霜,就像来例假或产后的女性,最不宜吃寒冷食物,否则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而老人身体功能退化,肠胃大都不好,即便偶尔食凉,也会造成身体负担。过度肥胖者,一般脾胃虚弱,那么吃凉更会每况愈下。所以说,不论是常人,还是体弱者,管住嘴,迈开腿,食温为宜,才是维持健康的真理。
最后这句“腿软不同房”,无疑是古人智慧的彰显。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人若一味贪图美色,不仅精神颓废,腿软体弱,还难免影响家庭与事业。其实,俗语所指腿软现象包含两个方面。一来就是指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经过白天的辛苦的劳作,晚上肯定疲惫不堪,甚至两腿发软,待吃过晚饭以后,就应该趁早洗漱歇息,倘若这时还去想入非非,身体自然得不到及时恢复,久而久之,精气不断透支,便会疾病缠身。
二来主要是指腿软现象的原因,如果当我们发现双腿发软,浑身无力,甚至无法从事正常工作的话,这就表明身体状况发生了问题,而且必须抓紧查明原因,更不能再做些火上浇油的事情了。总之言之,万事健康为重,不可任性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