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股票公式(你最常用股票公式是哪家的?)
为什么自己编的炒股公式成功率都不高?
公式炒股,你有想说的吗?
如何计算出一支股票的真正价值是多少钱左右?
股市中哪个指标或者指标组合真实性高一些?
关键词:以前的股票公式
你最常用股票公式是哪家的?
感谢悟空的邀请!
我记得有一年我也沉迷了各种各样的股票公式上。什么底背离,顶背离,量化等之类的。但发现公式越多,做得越差。不是买套就是卖飞。心态越来越差。一度对股市非常失望。
后来,有幸和几个牛散接触,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在他们身边不断学习总结。总算明白了原来牛散都不是用公式做的,而是靠逻辑。逻辑对了就等机会。大跌买入,大涨卖出。很简单,一只个股从技术面上看都是很恐慌的,均线破位,看上去都要掉下去了。但资金一推动就全部上去了。什么样的压力位都不是问题。同理,一只票的看上去均线不错,有支撑,但资金一恐慌哪有什么支撑位啊。全部往下掉。
虽然,我现在的火候还不够,还需要提高,但毕竟开始改变自己了。在股票大跌时不再觉得恐慌,而是觉得是机会。只要逻辑是对的。当然,牛散也不是百分之百是对的,他们也有错的时候,而且经常错,但都懂得及时止损出局。他们基本是小亏大赚。而大部分人是小赚大亏。
所以,个人觉得,重逻辑比重公式更重要。公式仅仅是参考。逻辑是资金推动股票上涨或下跌的核心因素。什么是逻辑?要么公司业绩表现好,要么有和业绩沾边的想象力题材。前者为基金和机构推崇,后者由游资主导!
更多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股海重生2015.谢谢。
为什么自己编的炒股公式成功率都不高?
一招鲜吃遍天在股市中并不实用,我们编的炒股公式,一般都是适应特定的时间段,在特定的环境下成功率高。如果你了解过量化交易的话,你就应该知道,需要在大盘环境改变的时候及时的维护自己的程序才会取得较高的成功率,量化交易的交易员其实很累,在变化的市场中,需要时刻的盯着盘,不停的修改自己的交易程序。
首先,市场中并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炒股公式
股市交易中网股市的大环境分为上涨,到下跌等不同的交易环节境,同的教育环境下,不管是选股的方向,选股的结构还有操作都会有不同,比如说我们在上涨趋势中选股就要相对激进一些,选股的方向就要找那些高给他指的板块,持股时间也比较长。反之,在下跌趋势中最好是空仓,做也是只做个反弹,持股时间较短,而且选股的方向一般偏向于低配价值的防御类板块。震荡市的操作正好与趋势操作相反,在震荡市中属于高抛低吸的操作策略,碰见大阳线要高抛,碰到大阴线要低吸。
小结:不同的股市环境要对应不同的炒股公司,想要靠一套炒股公司,就在股市中遨游,这是不现实的。
其次,编的炒股公式不具备普遍性
我也是一个交易者,也有过编炒股公式的历史,因此呢,对边炒股公式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编写的炒股公式一般是选取的市场中已经走妖的大牛股,根据他们的技术特征,来反推如何在这种高标股启动前找到这种走势。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迷恋这样的公式,但是后来我明白,市场中能够走5倍10倍的牛股,一年中也就几只,而且大部分都是妖股,启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换言之,每年走妖的股票本来就少,所以选到的概率就很低,其次呢,这类妖股之所以叫做妖,就是因为他们走势与其它股不一样,如果每个妖股的走势都一样,那就不能被称为妖股了。
小结,我们选取的标的不具备普遍性,标的本身可选性就少,再加上标的样板少,找不出他们的共性,所以我们编的炒股公式成功率很低。
总结:我们自己编写的炒股公式成功率一般不高,主要是因为一我们的选时不对,股市中不同的股市环境要对应不同的炒股公式,不会给你一个炒股公式就遨游股市的机;,其次我们编写炒股公式时选取的样板不足,找不出所选股票的共性,再加上我们选择的标的出现的概率太低,所以自己编写的炒股功率成功率一般不高。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公式炒股,你有想说的吗?
假如有一个公式,能够保证使用它的人肯定赚钱,那么当所有人都去使用它的时候,谁来赔钱,如果没有人赔钱的话,又何来赚钱。
虽然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一个公式所有人都使用,但上述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公式能够保证使用它的人肯定赚钱。
公式不是用来炒股的,公式作为一种工具,起的是从不同角度帮助投资者观察股市的作用。
炒股的是人,不是公式。
如何计算出一支股票的真正价值是多少钱左右?
谢谢邀请!
通常股票的估值方式大致分为三类:绝对估值,相对估值,联合估值。
买入一只股票时我们通常会对其进行价值分析,也是就估值,看该股是否存在价格虚高。
绝对估值法需要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准确的预判,预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初步估值的过程。
联合估值法是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进行加权叠得到目标价格。
而比较适合我们的就是相对估值法了,通俗易懂。容易掌握,而且估值的话本就存在很多变数,所以我们只需判断出大致就对会对你的选股有帮助。
下面以医药行业长春高新 (000661) 为例:(当前股价162.95元,2017-年净利润增长率36.53%)(生物医疗行业)
1:市盈率(PE)=市场价格÷每股收益=162.95÷3.89=41.89 (该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是72.61)
从实业投资的角度来看,就是这只股票的赚钱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按17年的每股收益来算,你需要大概42年才能回本。(在收益和股价不变的情况下)
那么41.89倍的市盈率是个什么水平?
按照国际标准一般20倍左右的市盈率算是正常的,严重低于20以下就是低估了。严重高于20倍就是高估了。
但是长春高新(000661)41.89倍的市盈率在同行业中只是垫底偏上一点,
中国股市成熟度较低,有投机氛围存在,另外新股上市很少有市盈率低于20倍的。低于20倍意味着股票交易的一级二级市场都吃不饱,赚不到钱。新股发售抢着要,中签率低的可怜,即使熊市行情,也是供不应求,上市初始市盈率在30倍以上,开盘疯长的新股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中国股市的整体市盈率水平上升。对于中小盘股来说,一般30倍到40倍左右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成长性高的行业相对市盈率高一点,流通盘面较大的股票一般市盈率在20倍左右算是正常的。
2:市净率(PB)=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162.95÷26.0172=6.26 (行业平均市净率6.39)
简单理解就是你花了162.95元购买到了该公司26.0172元的净资产。一般这个数值越低越好,代表了你购买净资产所付出的成本降低。
中国股市一般市净率在3-10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市净率越低表示投资价值越高,但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市净率水平,成长性和公司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
3:市盈增长比率(PEG)=市盈率÷(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41.89÷(36.53%×100)=1.15
PEG反映了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比较适合成长型公司的估值。这种估值法不适合周期性行业公司,非成长型及客观因素对净利润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由于成长性不足或客观因素对净利润增速影响过大,所以估算出的PEG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这个数值越低越好,在中国一般1左右算是正常的,0.5以下被低估,2以上有高估风险,合理规避。
4: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市值+总负债-总现金) ÷ (净利润+所得税+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目前企业价值倍数方式不太适合小散估值,因为涉及到的会计科目较多,获取和计算较为复杂。
这里就是相对估值法的基本方式了。
当然,我们对一只股票估值时要综合考量PE,PB,PEG这几个指标,行业内对比,国际对比,不同指标的综合值相对较低的,就属于行业内被低估股票。
这几种是比较常用的估值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价值分析建议长线持有,短线的话作用不大。
祝你成功!
股市中哪个指标或者指标组合真实性高一些?
我个人认为各大指标里,成交量的真实性高一些。关于成交量有很多说法,我贴一下,前两年我比较认同的一个关于成交量的说法。
成交量可以说是股价的动量,一只股票在狂涨之前经常是已经长期下跌或盘整之后,这时成交量大幅萎缩,再出现连续放大或成交量温和递增而股价上扬,一只底部成交放大的股票,就好象一枚要升空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燃料一样,只有具备充分的底部动力,才能将股价推升到极高的地步。
因此,一只准备狂涨的股票必须在底部出现的成交量,在上涨的初期成交量必须持续递增,量价配合,主升段之后往往出现价涨量缩的所谓无量狂升的强劲走势。
一只会大涨的股票必须具有充足的底部动力才得以将股价推高。这里所说的充足的巨量对于过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说:当一只股票的成交量极底萎缩之后,再出现连续的大量才能将股价推高。成交量的衡量买气和卖气的工具,它能对股价的走向有所确认,因此精明的投资人对于底部出现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须跟踪,因为当一只股票的供需关系发生极大变化时,将决定的股价的走向,投资者绝对不可以忽略这种变化发生时股与量的关系,一旦价量配合,介入后股价必然如自己预期般的急速扬升。
成交量的形态的改变将是趋势反转的前兆。个股在上涨初期,其成交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是价少量增,成交量不断持续放大,股价也随着成交量的放在而扬升,一旦进入强势之升段时,则可能出现无量狂升的情况,最后末升段的时候,出现量增价跌,量缩价升的背离走势,一旦股价跌破十日均线,则显示其强烈已经改变了,此时将暂时结束其强势而进入中期整理阶段。
盘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别加以注意,理由是这种股票的机会远远大于风险。盘整的末期成交量为萎缩,代表抛盘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缩是一种反转的信号,量缩才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势之中,成交量必须逐渐缩小才有反弹的机会,但是,量缩之后还可能更缩,到底何时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缩之后又是量增的一天才能确认底部,如果此时股价已经站在10日均线之上,就更能确定涨势已经开始了。
所以,基本上应重视的角度是量缩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反应出股票供求关系改变,只有成交量增大才可能使该股有上升的底部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