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 青溪古镇
青溪古镇位于上海奉贤区东部,隋末唐初成陆,宋初成村,溪水穿村而过,通大海,两岸芦苇茂密葱绿,故称青溪。清雍正以后,青溪改称青村港,民国以青村为名,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青溪古镇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镇,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中的原汁原味村落,是一座尚未被城市化进程所湮灭的美丽市镇。
漫步老街,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悠悠的书卷气。一幢幢明清建筑、一户户庭院宅第、一条条古街幽弄不断映入眼帘。因为还少有游客,这里倒是有着一些江浙古镇所没有的娴静和安宁。
老街全长1330米,街宽约3-4米,蜿蜒盘曲,傍河依水,与之相邻的市河长度1770米,河水经过治理碧绿澄清,河街之间布局灵动、空间丰富,凸显出传统江南水乡的街河格局和风貌。
杨高镜宅,建于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古镇建筑特色的代表。
古镇里能看到居住在此的村民家门口摆放着的花花草草,行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老街东街56号—64号,原为张炳官宅,座北向南,一进二棣五开间,东西各有厢房,中设庭院。小青瓦屋面,两棣各设垂脊,硬山顶,山墙设观音兜,面积537平方米。现在是青村的文创基地,里面设有国学、茶艺、书法、绘画、非遗等修身项目。
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
老街51号的清溪十二坊由12间平房改建而成,是个设有书韵坊、棋艺坊、中医坊、健身坊和兰心坊等十二个功能的活动场所,集学习、教育、休闲和娱乐为一体。居民们可在此喝茶聊天、看书读报、打牌下棋、休闲健身、观看电视,充分享受精神文明生活。
古镇现保存有康熙三十一年建的南虹桥和永寿桥等多座古石桥,还有明代张弼三世司马宅等历史建筑,更有庭院宅第临水而建的吊脚楼,独具的水乡特色令人注目。
老街中街的南虹桥桥长21米,宽3.95米,高4米,拱形花岗石、青石材质,自南至北30级台阶。青石基环孔桥基,孔径6.4米,是奉贤区为数较少的明清拱桥之一,青石基拱桥建筑风格尤为罕见,2004年,被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
过了南虹桥是永寿桥,南虹桥和永寿桥,两桥相连形成双桥而桥洞一方一圆十分别致,是古镇一景。
继芳桥,埋没土中二三十年,2005年被移建于青溪西街,与水乡古韵相得益彰。其中拱券南部阴文铭记:明万历六年八月由白沙乡十四保里人邹应可建造;中拱券北部阴文铭记:清乾隆十六年四月由里人陈禹贤重建。
东街有三祝桥、广济桥、中和桥。
东街中和桥,南北横跨青村港市河,单跨四拼石板平梁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49年),嘉庆年间(1798年)重建。石梁上桥名清晰,两侧石柱上可见楹联。南、北堍石级各14级。桥两边有铁栏杆,望柱4个。桥长17米,南堍石级5.80米,中跨长6.28米,北堍石级5.50米,桥宽2.07米,桥高3.85米。
登上高拱的中和桥,向两面眺望,市河两岸江南水乡风光尽收眼底,宛如刚出炉的水墨画。
镇上理发店。
张弼牌坊位于西街,原名'海秀牌坊',明代为张弼立三横四柱牌坊,大部分毁于解放前夕,今尚存一横二柱。东柱高3米,西柱高4.7米,横梁上浮雕花草纹饰。
张弼是明代早期我国著名书法家,有'吴中草圣'之称,明代草书代表人物。明宪宗成化二年进士。
据统计,青村港沿岸共保存有甲等一般历史建筑374间、8116平方米;乙等一般历史建筑226间、5504平方米。其中明、清、民国时期乡土建筑11500平方米。
古镇桥街相连、依河建房,有的房子一半造在水上用木头支撑着的俗称吊脚楼。
青村天主堂位于西街100号,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1913年,造房十一间。后又建四间。1949年后,邱凤鸣为本堂,顾明和、周洗其为堂主。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收回教产并修复。1990年3月19日复堂,1995年8月登记。
巧逢周日天主教的礼拜(弥撒)仪式。
报恩古寺位于奉贤区青村镇朱店村沿钱公路4366号。原名“赐子庵”,始建于明代中期,2006年,被批准恢复,登记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更名为“报恩古寺”。寺内有一株树龄四百五十年的古银杏树,为上海市一级古树名木。
码头。
毕业于1963年的初中同学57年后相聚青溪古镇叙友情。
据说现青溪古镇开始整体进行保护性开发,一大批明清建筑、古街幽弄、庭院宅第、临水而建的吊脚楼等已被列入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期待青溪古镇可以遗韵犹存,涅槃重生,期待青溪古镇能再现戴望舒雨巷里丁香般姑娘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