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里,寻找真正的诗意和远方
读书以善己达人化世,方显学以致用。暮秋霜降刚过,陇原读书活动发起人晓红先生携一干人马组织发起“游读家乡,行阅庆阳”活动,历时两天行程,途访烟景川、富延路和环庆路众多石窟中最大的莲花寺与保全寺石窟、关帝庙、南梁革命纪念馆,终到华池山庄镇大顺城遗址,并吟诵品悟班彪的《北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陇东学院历史系教授马啸、中文系教授齐社祥、范仲淹研究会刘会长、南佐遗址保护人徐磊或以经世之学,或以行阅庆阳的见闻积累现场解说,整个活动将文学品鉴、历史追溯、考古解秘、思想碰撞贯穿始终。活动既根植于本土,又不囿于本土;既是视听的盛宴,又是思想文化的盛宴;既能自省善己,又能达人治世,将起缘于读书的活动推及到更为广阔的范围,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实现着现实的效用。
思想主宰灵魂,思想主导行动,行走陇上,回望历史,品鉴古人,俯身是最好的姿态。一提及范仲淹,人们便想到《岳阳楼记》,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实则,《岳阳楼记》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篇风物记,也不仅仅只是一篇代表范公文学成就的文学作品,它更是范公政治思想、政治智慧的生动诠释,不乏政论文章的特质。
范仲淹的忧乐观既促成了其文学的成就,自儒家以来的为民忠君思想影响了范氏这一正统家庭,更促成了范仲淹的政治成就,民君兼顾,追求两全,可以说范公两方面都做到了。
范公的足迹在陇东从时间上说并不长,事迹却可圈可点:平戎寨屯兵粮、大顺城御西夏、父子两代知庆州……所以,搜寻客观的映像才是研范的基础。当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边地之民饱受战乱之苦,企求和平同仇敌忾,民心所向亦是范公成功御西夏不可或缺的原因。十天筑一城,无民众支持,该是天方夜潭了吧。故成者,是持了为民之心才博得了民心。民心齐,泰山移,也该给我们的边民立一块功德碑。
烈烈秋风中,树叶脱尽,身躯龙钟,虬枝向天,立于乾坤百年的小叶杨不正向我们宣示着一切吗,敬畏底层生灵应是范公思想的精魂!
远方终他乡,近处才故乡,真正的诗意在生我养我的热土上。于故乡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终生未断奶的孩子,每一次回望,都将牵扯一条神经;每一次恸哭,都是大地的一次心悸;每一次俯首,都把灵魂植得更深。
远方即近处,故乡才是将我们摆渡到远方的诺亚方舟。
岁月向北,脚步向北,嗅着历史遗留的映像,怀着敬畏,我们蹑脚而来。枯叶遍地,溪流从容,古树静立,脱落于草叶间的树皮安然横卧,时光在这里既是静止的,又是流动的,未被打扰的生灵们均以一种原始的模样生存和故去。深秋的子午岭多了几份苍老、肃穆,还有一份藏于年份深处的哲思与智慧。
蹑手而来,蹑脚而去,在夕阳被树木离析里,更别留下背影。班氏故去,北征才刚刚开始,止戈崇德、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赋》中氤氲而来。
古道逶迤,子午苍苍,经声悠远,佛意缠绵,石窨子轻吐忧伤。苍黄掩不住边民的铿锵和马蹄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大顺城头的烈烈秋风里走远又走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庆阳——
我——来——啦——
拙笔难尽活动深意,却有感于此次行程,情不能已,便信手涂鸦几首诗,仿改马啸老师话“看着象诗,品着不是诗”,借用庆阳方言“二转子”,姑且称为“二转子”诗吧,贻笑大方了!
霜秋怀远兼颂众先生
古道水瘦山神朗,子午林老木态闲。
层岩抱佛经声远,黎元擎善烟火甘。
遥思范公御羌戎,乐忧暖释笛声怨。
秋高风烈慕先贤,且吟弘文周礼传。
秋行古边塞
苍黄秋色漫古道,风云平定诉沧桑。
兵戈向来戕民心,佛事姑且安庭堂。
范公平戎屯黍菽,羌骑大顺折马枪。
后昆行吟班氏赋,庆州古驿风正上。
暮秋南梁行吟
卧踞秦陇莽林中,嵯峨青山成天堑。
豳风韵毓后昆醒,星火北燎坤乾转。
山水不言藏底蕴,松柏含英化黎元。
且捧素菊慰亡魂,溯流执旗常追远。
烟景川行吟
烟锁子午景蓬莱,仰韶遗韵润山风。
唐王荒冢留仪威,子仪虎骨震林森。
陶乐沐得老查叔,守得初心一仙翁。
侃蜂憨态如诉亲,悲天悯人修玉心。
行慕老查叔
莫道子午远尘世,山者老查坐山魂。
与蜂结友有仙风,莽林深处一陶翁。
吊范公
范公宏词摹边塞,至今史上只知寒。
哪知忧乐化行止,煌煌遗迹彰德范。
行阅陇上,悦品豳风
陇上秋意醉红叶,至趣相合忆桑梓。
耕读佳风远豳地,再追先贤芳后世。
大顺城行吟
大顺城上叹大顺,范公才略骇羌戎。
凤凰山上枫叶红,德馨后昆世安荣。
塞上咏叹 次韵马啸老师塞上山水寒,疾风不远游。南岭烟波渺,荒村鸡犬走。星光耀荔园,衡阳雁翅悠。古木二度春,红叶醉田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