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碑刻,能言否?

人生数十年,所见所得、所触所失之事如幻影明灭、如流云清风。有些过往不堪回首。譬如,儿时懵懂年代,第一次与珍贵古碑刻接触时,便因无知,而与传世之宝错过。

学龄前至小学五年级,我居住地比邻北京护国寺。闲时游玩,常在配殿前驮石碑的赑屃身上爬上爬下。记得当时,只顾欢愉,不懂殿堂的泥塑与石雕,更不解石碑字里行间的艺术魅力,只知道在配殿前驮石碑的赑屃身上爬上爬下。殊不知,众多古碑中不乏一代书法名家的力作,包括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子昂《皇庆元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元末明初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危素《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岁月如歌。有些歌难免悲凉。一如今日的护国寺——满眼新建到处民居,昔日厚重古风,已被商情覆盖。

21世纪初,我从经济编辑部调到报社总编室,专职采写深度报道。由于时间可自行掌控,每每一稿交付、满身轻松时,便独自徜徉护国寺古街寻寻觅觅,面对那些古代碑刻杳无踪迹,心头不免生浮几许遗憾。故而,我在采写行业典型人物时,常关注文物保护者。多次深情讴歌救护古碑、古建的事迹。

那年入冬,风雪之后冬阳无力。我走入刚刚通过审批的5A级景区——天津盘山。针对创建过程中的文保工作,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实地探访、用心倾听,让我感动——2006年至2007年,盘山景区向5A级景区“奋力跋涉”中,深入调研、辛劳运作,为上方寺、万松寺、法藏寺、南天门等知名禅林补缺拾遗,修缮装饰,使之焕然一新。尤其对古寺残破的遗址、丢失的古碑,散落四处的古塔构件进行细致普查、拍照、建档、复原,为文物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切实有利依据,遗失的古碑刻也随之重归旧地。

历经多代战乱、天灾的盘山,很多古寺和古迹都残破不全。景区“创A”前,游人来到盘山,难寻完整的古建景观,难遇完整的塔林碑林。所见到的,或是断垣颓壁、荒草乱石,或是构件缺失、状态萧索的千古遗迹。

今日,走入盘山的游人,大多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楼台殿阁、松塔碑刻前仰叹不已。他们并不知晓,这些亮眼景观来之不易……

2006年,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天色将暮,几位文保人员到盘山脚下莲花岭村,通过认真询问,敲开“老盘山”的家门,向那位世代居住山中的老人说明来意。老人把他们请到热炕头,就像当年盘山老区人民招待爱国志士一样,送来满怀热情、一片真诚。

这位村民已年近耄耋。听到景区文保人员想在创建“5A”景区过程中,恢复寺院建筑,格外兴奋。那晚,炕桌上茶壶不断续茶续水,老人在回想、在叙述,缕缕茶香与窗外的风雪呼啸从深夜持续到黎明。文保人员早已忽略时间概念,在笔记本上详细记下当年盘山古建的形貌——数十处寺院拥有的殿堂、山门、钟鼓楼以及古碑、古塔……当老人听到很多碑刻已不知去向,几次热泪盈眶。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黎明,老人煮热粥、焖红薯,热情招待几位敬业的文保人员。

接着,文保人员踏积雪,走访山村人家。老村民追怀口述,年轻村民画简图,找照片。为景区文保人员无偿提供文物线索。一些散落山深林密中的文物,渐渐浮出水面。文保人员听后满脸兴奋,急切企盼“原物归位”。于是,那年冬日的盘山深处,常听到这样的声音——“用力拉住,别松手!慢慢往上走!千万注意安全……”寒风呼啸中,盘山险峻的山涧内,强有力的呼声在谷壑间回旋。在盘山景区寒风凛冽的山道上,这些抢救文物的高危动作、洪亮呼声,连同景区管理者现场指挥的身影,让围观的村民深受感动。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冬季。无论是古塔塔座还是寺院建筑构件,无论是古碑、石刻还是石墩、梁柱,无论是零下20度以下的冬夜还是寒风刺骨的黎明,无论是沉重的古碑还是部分塔身,身负搜救重任的景区员工们,逐一用棉被包好、捆扎结实,而后招呼山顶上的同事,一点点地拉上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被遗弃在深涧谷壑中的康熙御碑、明塔塔身、古建构件……在未受任何伤损的基础上一一找寻归来。而后,在文保专家的指点下,恢复原貌、重现往日风采。

今人不应忘记那这段功德——创建盘山5A级景区的一二年,景区管理局恢复、重建了上方寺、万松寺、法藏寺、南天门、少林寺等远近闻名的一代禅林。

在此期间,通过搜寻、整理,在原地复原一些珍贵古碑刻,包括千像寺辽代遗留的《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盘谷寺清康熙帝御书《赐智朴和尚》碑、天成寺清乾隆帝御书《御制游盘山记》碑、云罩寺清乾隆帝御书《登定光塔诗》碑等。其中《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古碑、千像寺石刻造像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那年,我在撰写这些事迹时,由于心情激动,几次停下敲键之手,遥望盘山方向,满眼泪光。

我由此联想——历史长河流,华夏多地带,为何有些古碑刻、古构件,在市场大潮中淹没、沉寂、毁损,无人施救甚至无人惋叹?为何有些文物,尽管随着时代风雨被冷落、被遗弃,却有不辞艰辛者,努力使其复原?

天津籍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言“岁月无语,惟石能言。”我很想知道——那些仍处于散落状态、未遇关爱的古碑刻,若能谈论人间是非曲直,也不知该做何论?   

展读

【行者】 “天下第一江山”,一吟三叹

【行者】 “龙凤归宿地”,彰显因果

【行者】清素小吃,惟“它”多情

【行者】低调离宫,给人启迪

【行者】城坚不再,糕甜悠久

【行者】紫砂情结

【行者】『萝卜盆景』随想

【行者】春节,红艳串起甜美

【行者】沉寂元夕,深怀灯彩

【行者】古刹夜,曾有“精灵”来袭

【行者】情系中国结

【行者】苦菜花开

【行者】品砚思远

【行者】泰山石景,意味悠长

【行者】神秘古村,伟人后裔

【行者】千古吴地,奇哉庙宇

【行者】丁香情结

【行者】江天深处,品甜

【行者】阐福寺,禅房花木深

【行者】古刹石刻,千年超越

【行者】初识蜀绣

【行者】老槐,摇曳别样诗情

【行者】月季花,岂止清丽?

【行者】 松景,此处称奇

【行者】 “悬空”之悟

【行者】梦幻左岸,一饮知味

【行者】深谷行,有所悟

【行者】神秘山崖,忠勇使者

【行者】雨中脊兽

【行者】皇苑二景,谁解其味?

【行者】郪江畔,他超凡脱俗

【行者】诗圣入古刹,身心得栖隐

【行者】微山,窝头入赋

【行者】暮雨秋凉,千里诗情

【行者】川西古都,千古大爱

【行者】京西,何处稻花香?

【行者】学府墨迹,故居美味

【行者】海畔佛寺,清音入心

【行者】贺兰山,解惑‘’满江红‘’

【行者】一款素饼,千年诗话

【行者】灵隐寺,月美桂香时

【行者】寒山寺释疑

【行者】韭园酱菜,究竟何味?

【行者】千年余味“邯郸芹”

【行者】 登此桥,谁自省?

【行者】兰州雨雪,遇“清丽”

【行者】 何处赤壁,迎东风?

【行者】麻花,是何滋味?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