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藏着莆田古厝的百年风华
/
Vol. 1121
市区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藏着莆田古厝的百年风华
文:林春荣 图:木痴
◐
吴氏古民居的大门坦
在市区古旧而又宽敞的衙后街,其东段靠北有一条小巷,走进小巷不远处,有一个明清时期官宅府第的大门坦,大门坦坐西朝东,颇为气派,大门前三级石阶或被时光的脚步磨光了最初的粗糙而斑驳,光滑又不失古朴,呈现着五百年岁月的光芒。
吴氏古民居的大门
尽管作为官宅的“标配”,那些古老的“门当”与“户对”或已失落在时间的远方,但围墙上那些风化的砖和长长的被风雨剥蚀的土墙,早已告诉人们这座府第沧桑的历史。
吴氏民居的内部
据乾隆年间的《兴化府莆田县志》和历史学家朱维干著《莆田县简史》所记述的,此地明代万历年间的贵州布政使陈元藻之祠堂。
吴氏古民居的书画卷书墀头
陈元藻,又名陈玄藻,字尔鉴,号季林,城内梅峰之桃巷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福建乡试中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举人出身出任陕西埔城县学教谕。“奖士类,修邑志,有政绩,祀名宦祠。”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登韩敬榜进士,此榜莆田县只有二个举人中进士,另一个是林铭鼎,林铭鼎以乡试第三人、会试第三人,授高邮知州,从六品。后升湖广左布政使,擢南京光禄寺少卿,官至户部右侍郎,从二品。
陈元藻进士及第后,授行人司行人,从七品,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任贵州乡试副主考,同年升礼部主客司主事。适逢天会异象,日全蚀。于是,陈元藻上奏:“阳掩于阴,刊余(指宦官)认岂可使预国家事。”奏书却让权宦魏忠贤暴跳如雷,欲置之于死地,闽籍宰相叶向高极力相救,才免于刑罚。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迁礼部员外郎。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转布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正四品。
志书上载:“大司农檄征南粮抵浙直水涝之数,玄藻以为病民欲挂冠归,民遮道留之,相率输将恐后,玄藻又出其俸余,补加耗躬,督以迳达长淮。时清兵抵宁远城下,边事告警,漕抚复令督至天津,权使以非旧例阻,玄藻曰‘国家视宁远为安危,宁远视津粮为饥饱,此正臣子报效之日’。遂厉众前往,军储获济。”
天启六年(1626年)擢广东按察使,正三品,分守雷、琼、廉三州。尝寄其子书云:“人言雷州出葛予不见以尺,人言廉州出珠予不见一粒,惟琼州有邱文庄集司寄汝耳。”崇祯二年(1629年)擢贵州布政使,从二品,“以父老辞官归,晚结庐峰山下,以诗画为娱”。年九十余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