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光影,一部手机足够了
搬家以后,我居住在天河区一个近似于深山老林的位置,这个地方靠着一条小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时候朋友说要来“找我玩”,我说“别”,还是我去找你们算了,因为每次你们来都会迷路,搞到最后都会变成我打着手电到处去找。
住得偏自然有很多不方便,比如出行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万事万物有弊就有利,你很难想象,在高楼林立的天河区,竟然还有这样“野”的地方。
荒烟蔓草,流水潺潺,河里有小鱼,河岸有馋小鱼的中年大叔。
广州这座城市,虽然在四季分明这件事上处理得特别潦草,经常在冬天还“联系”着夏天,春天又“联系”着冬天,拖泥带水,“脚踏几只船”。可是广州暖和的天气,经常能够在北方人民急需雪中送炭的关头,让你产生一种隔岸观火的优越感。尤其十月份以后,干燥凉爽,入冬以后也经常暖阳高照,小花遍地,日光和煦。
由于我现在保持着每天至少7公里晨跑的习惯,所以每天太阳一“露脸”,我就会沿着科韵路旁边的车陂涌去晨练。
河里有小鱼,偶尔会见到有人脱光了衣服下水去捞鱼。一整个夏天过去,罗非鱼已经长得又大又肥。
我闲来无事喜欢扫街,每天跑步的这一个小时自然也不会浪费掉,相机又大又沉,跑步自然不会带在身上,不过,我会带一部手机用来记录路上所见,遇到美好的画面就停下来,从口袋里迅速掏出手机,摁下快门,收回口袋,一连串动作只需要十几秒就能搞定,就像西部牛仔用左轮手枪决斗一样,很方便。
相比十年前,如今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有了长足发展。虽然手机的感光元件面积依旧很小,但得益于工程师们对影像处理算法的改进,手机的画质已经“非常感人”,哪怕是夜拍,高感能力虽然与单反还有很大距离,但用来记录日常生活还是能用。
手机因为感光元件太小,暗光下拍摄出来的画面画质显然不如单反,噪点很明显。这是“生理性”的缺陷,没办法,不过比起几年前,手机的高感能力还是进步了很多。
轻松便携、随时随地,虽然手机摄影的优点很明显,比如手机镜头的恒定光圈比较大,而且现在一些品牌手机与老牌光学器材厂商合作,手机镜头也有了诸如徕卡、蔡司等专业镜头制造商的品牌“加持”,但缺点也不必讳言,手机镜头逆光拍摄的时候依旧容易产生炫光,而且是塑料镜头质感的那种炫光。
对于追求器材本身质量的摄友们来说这是不能忍的,镜头产生这样的炫光意味着镜头本身很廉价,这样的装备是不够资格进“毒德大学”俱乐部的。
不过,假如放下对器材的攀比,坦然接受手机镜头的先天不足,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去记录生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有时候器材上的缺陷反而也是一种风格,比如炫光,有时候感觉还挺好看的,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手机是目前最重要使用率最高的工作设备,没有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传媒工作者来说,沟通、写稿、拍图片、修图片、拍视频、剪短片,几乎全都可以在手机上方便高效地完成。单反底大,高感好、噪点少,可换镜头,那种大光圈浅景深的高画质画面,依旧得仰仗单反老大哥出手相助,可是另一方面,相机的体积重量不便于日常携带,而且街拍有一定的“侵略性”,手机就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
其实我还蛮喜欢用手机去拍照的,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既可以跑街记录世风人情,又可以跑步过程中记录晨间光影。
当然,手机由于不便于精确控制快门速度以便准确凝固住对象,用来人文街拍还是很考验摄影师的手速,而且由于手机镜头多为广角定焦,要把对象拍得大小合适,摄影师就必须靠得足够近,这需要一定勇气才行。
不过像我这样用来记录晨昏光影和人间草木,手机足够了。
本期摄影:刘宇
微信编辑: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