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播音:许光昶|配乐:燕子

义 津 的 黄 梅 戏

作者:许芳林
曾几何时,小镇黄梅戏的锣鼓,让多少人脚板发痒,让多少人食不甘味,又让多少人望穿秋水。
黄梅戏,在义津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逢年过节,至爱亲朋,能相约看场黄梅戏,那是极高的礼遇。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演黄梅戏了,小镇人就觉得日子过得精淡无味,似乎缺少了什么。所以义津人不仅是“安于贫寒度日月,也需黄梅飘芬芳”。生活中有了黄梅戏,才觉得这个世界无限美好。
一旦哪天唱黄梅戏,义津小镇就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人们奔走相告:今晚又唱黄梅戏了,大家赶紧吃好饭,快去看戏吧!
黄梅戏有日场和夜场。日场一般在下午两点至五点,夜场为晚七点至十点。正月里通常每天都有两场戏。日场戏以周边乡村观众为主,夜场戏以本镇观众为主。尤以夜场最为热闹和喜庆。
开戏之前,关帝庙大厅人头攒动,什么卖香烟的,卖花生瓜子的,卖小糖的……叫卖的吆喝声和观众的交谈声,此起彼伏,还有小朋友的嬉笑尖叫声不绝于耳。但只要锣鼓声一起,嘈杂声立刻停止。大家个个伸长颈子,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了精彩演出。
弱小的我,无钱看戏,只能夹在人缝里,想混进剧场,但又常常像被拧小鸡那样被拧出来,那种难堪、无奈和失落,无以言表。
有一年正月,不知在哪里弄到一角钱,狠心买了张戏票,我也人模狗样地看了场黄梅戏。
就这一次,我看到邻居许德富,带着他在安庆五纺厂工作、新婚燕尔而又漂亮的妻子,头抬的像老鹅,在看黄梅戏。我羡慕极了。心想:哪天我也能讨个漂亮老婆,带着她看黄梅戏,那种滋味就太棒了。
只可惜后来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魂牵梦绕的小镇,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义津小镇,人才济济,各种各样的人应有尽有。什么唱戏的,拉胡琴的,敲锣打鼓的,管服装道具的,扫地打杂的,都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些人都是无师自通,靠着天才和勤奋,硬是把黄梅戏剧团办的风生水起,把黄梅戏唱得有模有样,几乎达到了专业剧团水准。
义津的黄梅戏,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滿了乡土气息,装满了风土人情,深受义津父老乡亲的喜爱。
演出就在西街后的关帝庙大舞台,台下正好是一个很大的庙堂空屋,能容纳两三百人,不经风,不淋雨,是极佳的演出场地。
考虑到农村观众,演出大多选择在农闲时期,尤其是每年的正月,几乎天天有戏,从初一开始直到十五、六结束。平时也隔三岔五地演上几场,以让大家过过戏瘾。
晚上有戏,下午就要“闹戏”。所谓闹戏,就是用锣鼓家伙在街上敲打行走一遍,意思就是提醒大家今晚有戏,快做好准备,晚上看戏吧。类似于现在的造势和广告。
看,义津人不仅会唱戏,还很有商业头脑,挺有超前意识。
义津黄梅戏鼎盛时期,按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即解放初期阶段,六十年代前后阶段,一九七五年以前阶段。以后随着义津商业的没落,黄梅戏这朵艺术之花,在义津也逐渐凋零了。
所谓义津黄梅戏的三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渗透,承上启下,始终保证一个强大而又完整的演出体系。

第一阶段

义津当红花旦非杨绍菊莫属。她扮相俊美,台风稳健,一举手一投足,充满了黄梅戏的韵味。她唱腔珠圆玉润,清脆甘甜,善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入戏很快。这位杨大花旦走起台步来,小脚不沾灰,如行云流水,飘飘荡荡,恰似仙女下凡尘。还有那长长的水袖,慢舞时是轻歌曼舞,快舞时像蛟龙戏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有她的眼神、面部表情,都仿佛为戏而生。她在古装大戏《秦香莲》中扮演的秦香莲,那种善良,凄美,柔韧,和嫉恶如仇,表演得淋漓尽致,在义津演一个正月也经久不衰。她演戏很多,像《白蛇传》中的白蛇,《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罗帕记》中的何赛金,《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等等,都有非常好的表现,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角色形象。
当红小生伍先柱,他长长四方脸,身高体正,人长得也不错,特别受妆。他演的小生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深受女同胞们喜爱。那宽窄适度的男中音,为他的小生唱腔,增色添彩。他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台步稳健,派头十足,水袖干净利落,飘逸自如,一举手,一投足,尽显书生之气。他在《白蛇传》中饰演许仙,把许仙那种对爱情执着,对贫苦百姓有极强的同情心,但同时又是“小耳朵”,充满猜疑、好听信馋言的复杂多变性格,拿捏得非常到位;在《天仙配》中饰演董永,在《女驸马》中扮演李兆廷,在《秦香莲》中扮演陈世美,在《小辞店》中饰演蔡明凤……,都有上佳表现,曾在地、县汇演中获得大奖。后因日久生情,与杨绍菊结为终身伴侣。
须生吴克全,功夫老到,全能选手,他什么都能演。除主演须生外,丑角也是他拿手好戏,另外二胡拉得也很不错,还能做导演、编剧、艺术指导,司职锣鼓。他演起须生来,就能演出须生的“范”,那牛皮不是吹的,宝塔不是堆的。他在《乌金记》中扮演吴天寿,把那段《陈氏下书》唱得技惊四座,热血沸腾。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他那类似于京韵大鼓的黄梅戏,自拉自唱,不但风格独特,精彩好听,还充满义津本土特色。记得后来安庆黄梅剧团的左胜利,也演过类似节目。反正义津自他以后,就没有人再能演出这种戏了。他参演的剧目也不少,像《女驸马》中的刘大人,《天仙配》中的傅员外、土地爷,《荞麦记》里的员外王百万……等等,都有出神入化的表现。他对剧团倾注了全部心血。因他一天到晚都泡在剧团里,还引起夫人醋性大发,说他在外面有人了。
在悄无声息中,青衣李秀枝又款款而来。她身材高挑,端庄美丽,说她闭月羞花一点也不为过。她嗓音甜美,唱腔如涓涓细流,委婉动听。她基本功扎实,动作优雅,舞台形象清新活泼,是难得的青衣小旦。在《白蛇传》中扮演青蛇,她演的小青生动活泼,敢爱,敢恨,把对师姐白素珍的既爱又恼,对法海的雷霆反击,都表演得入木三分,在义津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她主演的主要剧目有:《女驸马》中的公主、书童;也常演花旦,像《荞麦记》中的王三女(主角),《乌金记》中的王桂英等。因为长得漂亮,她成为义津多少风流才子仰慕、追求的对象,最终花落锣鼓手吴克胜(吴克全弟弟)家,完成了终身大事。
另一种风格青衣萧培华,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她演的剧目也不少。尤以折子戏居多。像打猪草,王小六打豆腐,闹花灯,春香闹学,路遇,蓝桥会……,也曾在三伯访友中扮演祝英台等等。在义津黄梅艺坛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还有在义津往事(2)《小镇故事》中,曾经有位大萝卜,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
上述这几位,都是义津黄梅戏的台柱子,是他(她)们撑起了义津黄梅戏的大厦,缺一不可。同时又为义津的黄梅戏积蓄了力量,延续了黄梅戏的发展。
红花还要绿叶扶持,才能美上加美。那些跑龙套的也各具特色,如金和才,在《玉堂春》里饰演的那位押解“玉堂春”的白胡子又是白鼻子的老公差,不但唱得好,做功也相当了得。伍先国在《大闹天宮》中饰演的孙悟空,也是活泼可爱,调皮十足。曹义在《宝莲灯》里演的二郎神,武艺高强,威风八面。盛连生不仅是主胡,还在《铡美案》中扮演陈世美,把陈世美的无情、贪婪表现得活灵活现。还有曹联生,张礼高,吴克胜,王春来,吴福民,唐贻生等哥们,跑跑龙套,演演衙役公差、虾兵蟹将,都十分称职,都可以当角色用。

第二阶段

涌现出一批新人,像方明君,余小华,吴翠霞,这三位均专攻花旦、青衣,都颇有水准。其中方明君反串小生董永,与余小华配戏演《天仙配》中的《路遇》。方明君的董永演得颇具功力,把董永的诚实、憨厚,表演得非常到位。余小华的七仙女,虽然扮相稍逊一筹,但唱腔、动作有板有眼。特别是那把仙扇的舞动,很具魅力;还有对槐荫树的呼唤,那种柔情,那种窘迫,仿佛身临其境,深受观众喜爱。吴翠霞以折子戏居多。又有疏霞玲、鲍霞玲常演丫鬟小姐,让义津黄梅戏舞台呈现满园春色。
男角施小明也进入观众的视野。他在《大闹天宫》中扮演孙悟空,在《二龙山》《鱼网会母》中装土匪,都是武戏,演得还不错,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些武戏没有一定基本功是拿不下来的。他并没有拜师学艺,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趁着五八年大跃进的东风,义津文化馆开始接管黄梅戏,方谊、姚春潮二位导演,相继执导黄梅戏,让义津的黄梅戏更加具有专业水准。

第三阶段

以程桂杏,还有下街陈照明的女儿(她本人名字记不得了)为代表,她俩都是很棒的青衣、花旦。程桂杏身材修长苗条,长长瓜子脸,扮相极佳,唱功十分了得。那位姓陈的姑娘,身材稍微富实点,团团脸,扮相也不错,唱功同样也不错。
剧团第一任团长为下街的曹义,后由赵志明担任,直到剧团解体。
主胡盛连生,拉的时间最长,几乎陪伴义津黄梅戏走完全程。
还有位钱和树,也曾短暂施职过主胡。
司鼓吴克胜,还兼管服装、道具。
张礼高负责司锣。
唐贻生司职二胡、小锣。
还有大胡,板胡,三弦,由乔根生,或文化馆的方谊、姚春潮及其他人员轮流担任。其中姚春潮、方谊还担任乐队指挥。
还有一位不能不说,那就是点汽油灯的鲍时运。那时没有电灯,只有汽油灯亮如白昼。
所有演职人员都各有各的本事,真是群英荟萃,各尽所能。
黄梅戏,是一朵美丽的艺术之花,她的绽放,不但给义津人带来了无数欢乐,也让义津人在那美妙的旋律中,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义津的黄梅戏早已离我们远去,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艺人已不在人世,但他(她)们精彩的舞台形象,和给义津人带来的美好艺术享受,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真是:

弹指一挥间,往事已难还。

遥想当年戏,天下美名扬。
(特别感谢资深老乡:原安庆市副市长方祖中先生,他为这篇回忆性文章提供了不少帮助。还有:周龙太、周风琴、钱奕忠、网名方氏布业,也提供了义津黄梅戏的有关信息。)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黄梅戏 |《天仙配·分别》真伤感!

    黄梅戏 |《天仙配·分别》真伤感!

  • 南通与黄梅戏的不解之缘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 ...

  • 黄梅戏《天仙配 牛郎织女》

    黄梅戏《天仙配 牛郎织女》

  • 小说||梅花傲骨 (二)

    梅花傲骨  石瑛||北京 天月来到剧团已经五天了,她给家里寄了封平安家信.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井然,有条不紊.在学校的时候,她学过正旦.花旦行当,现在跟着吴美霞老师学戏.吴老师长相优雅秀美,扮相温婉大 ...

  • 义津往事(8) | 枞阳方言广播:难忘1954年的那场大雪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 ...

  • 义津往事(7) | 枞阳方言广播:生腐突小炉子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 ...

  • 义津往事(6) | 枞阳方言广播:故乡的年酒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 ...

  • 义津往事(5) | 枞阳方言广播:荒唐少年求职记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播音:许光 ...

  •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播音:许光昶|配乐:燕子 老 伴 吴 裁 缝 --为纪念绿宝石婚而作 作者:许芳林 老伴是吴裁缝,一点不假 ...

  •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播音:许光昶|配乐:燕子 小  镇  故  事 作者:许芳林 我离开故乡义津,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历史的长河虽然把我和故乡的距离越拉越远,但义津那些曾经 ...

  •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播音:许光昶|配乐:燕子 义津街的老茶馆 作者:许芳林 每天,当小镇从朦胧睡梦中醒来,首先登场的就是茶馆了. 义津的茶馆在合作化前,有好多家.最著名的就是上街的陈开坊和吴临元家,中街的吴兴阳和下街的曹 ...

  • 老茶客|枞阳方言广播:两个瞎子吹牛

    文字:许芳林|表演:许光昶 话说枞阳桐城,历史上一脉相承.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枞阳篇>: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枞阳县,隶属庐江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 ...

  • 枞阳方言广播|闲话“冒泡”

    播音:许光昶|文字:许芳林 闲  话  "冒 泡" 作者:许芳林 前几天,我趣谈过文乡朋友的网络雅称,自认为大家反响还不错,当然,这是沾了播音许老师的光.今天,还想再次借许老师的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