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国际】黄世海 | 川陕红军烈士陵园碑赋

▼ 川陕红军烈士陵园碑赋
作者/黄世海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黄世海,笔名海戈,1965年出生重庆,从军36载,军休大校。曾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星星》《诗歌月刊》《诗神》《原乡诗刊》《中诗网》《中国诗歌》《首都文学》等刊物和新媒体平台发表诗词歌赋700余首。著有《青春骑手》《潇潇军旅》《云间集》等诗歌、随笔集和军事管理专著20余部。有诗作入选《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选集,曾多次获得各种奖励。
【作家/诗人作品】 
川陕红军烈士陵园碑赋
黄世海
近日,我到四川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拜谒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共葬烈士25048名,是全国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25000个白色石碑依山而立,碑上25000颗红星闪烁光芒,那恢宏气势不由得让人热血沸腾。作为军人,我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情难以言表!故以小赋记之。
青山毓秀,钟灵通江。巴山腹地,碧血染梁。忠骨安卧,矫首四方。青石造碑,千秋堂皇。
回首往惜,烈火硝烟,刀光血影漫卷;英烈尸骨,散埋穷野荒冈。林风飒飒,落寞孤魂;遍地野冢,群鼠嚣张。遥望家乡,欲首丘而不得;招邀难友,至王坪而无堂。幸甚,辛卯兔年,修缮拓疆。万余散骨,迁入陵葬;起棺安葬,民众队长。手捧白花,告慰英烈;场景悲壮,史数辉煌。时至今日,烈士陵园规模最大,红军烈士最多,安葬数全国之最。铁血丹心,英灵不朽,伟迹万古流芳。
青山助碑林,碧血映丹青。英魂归来,山川含泪,壮志未酬,志向朝阳。背负青山,犹是昔日沙场;面对风雨,如同当年壮鵟。长眠于此,似特殊的集结,续写赤胆忠魂;碑无姓氏,而立地清白,恒坚淡泊明志;群雕雄踞,朝天映日,不熄强军之光。
嗟呼!天地英雄气,墓碑载伟名。漫步陵园,佳木繁生。惠风和畅,天朗气清。鸟声滴翠,花果飘香。墓碑矗立,排排整齐一致;雄姿英发,如战旗猎猎飘扬。凭栏处,绵绵巴山,碑林山色豪迈悲壮。到此凭吊,缅怀先烈,震我军人锋芒!略记其景,谨以歌曰:
群山起伏,草木常青。巍峨川陕,英烈长存;红星闪耀,战马催征。感召后人,励志图强。
【注释】:
川陕革命根据地:自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挥师西进,乘四川军阀混乱之际,渡汉水,越巴山天险,直抵川北,揭开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至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疆域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红军由入川时的4个师1.4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10余万人。毛泽东高度赞扬:“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川陕红军烈士陵园: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修建王坪红军烈士墓。始建于1934年7月,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亲手所建,以纪念牺牲战友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408名红军烈士。
群鼠嚣张: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地主还乡团返回王坪后,对烈士陵园掘墓毁棺,鞭尸焚骨。
无姓氏:在墓碑上,除了40多个师团级以上烈士资料略微详实,很多烈士连姓名也没留下。在英烈纪念墙前,有许多这样的名字:周苦娃、李曾氏、马娃子、伏喜娃子、伏向氏、伏灶娃子、冉银娃子、王张氏、王纪氏等等,甚至是全家人。
辛卯兔年:即2011年春,大规模的烈土陵园修缮扩建工程开始,新扩建后的烈土陵园占地350亩。将通江各处1万余座散葬在41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红军陵墓统一迁入烈士陵园。
另,文中借鉴了《通江县志》和马仲喜著《快然斋赋稿》中的资料,在此致谢!
2020年12月3日 于成都长城书斋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给句子化点妆,让文字活起来
给我一堆碎片,还你一篇美文
传播正能量共创正平台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