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试讲|看!这个人

看!这个人。——尼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抅,日以心斗。
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庄子《齐物论》
参阅:腔调|庄子的童话——辩者之词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知炎炎,小知詹詹。”
闲与间是很接近的词语。一个从门从木,一个从门从月(日),一个有关闭的意思,一个也有关闭,但有缝隙。二者还都有时间的含义,闲则阔一些,间则短暂一些。
门是一个很特别的装置,暗含着关闭、阻隔的意味,又是出入的口。
炎与詹,也有类似的之处。
炎炎,是两重火。而詹,则从八,从言,从危。危是高的意思。
大知小知,出自《逍遥游》中小大之辩。庄子有“小知不及大知”的卮言。当时的重点在于说明人的知有能力差异。但在此处,则明显借用看似有区别,却又很有关系的两对词组来为他们作旁注。大知似乎更为封闭,而小知则仍有缝隙。但在言说时,则气势上很是接近,大知如火般炎炎,而小知一点也不逊色,同样,极力高谈,甚至话还要更多一些,从八,有分的意思,在言说上则代表其观点更为细分,琐碎。但无论如何,在看法上,他们看上去都很有自己的一套,而在言说层次上,也都很有气势。
世间的大知与小知在这个角度看,呈现出共同的特征。都在亟亟以辩,言说不息,而且都固执己见。如同《逍遥游》中的斥鴳与蜩和学鸠。
庄子接着说,无论大知和小知,在与外物相接时,其本质的感受皆同也:“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日夜都得不到安宁。
为什么?
“与接与构”,借用的是两个工程建筑的用语。比喻人处于世界中,与外物交互作用,若榫卯之纠合,一丝也得不到松解。
“日以心斗”。
有三个比喻:缦者,窖者,密者。若织布一丝不得停息,若窖藏,不断受纳各种外因,如封闭,不断隐藏,不敢示人。
于是有恐惧生于其中,小的恐惧,是惴惴不安,大的恐惧,则如缦布遮蔽一生。
于是举出辩者之词,来再次加以说明这种不安和恐惧的始终存在。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

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庄子《齐物论》


“其发若机栝,其留如诅盟,其杀若秋冬其厌也如缄。”这是所谓辩者之词。

当时辩论术非常流行,后面我们还会详细说一下。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辩者的教材。在抓住对方弱点攻击时,要如射箭般毫不犹豫,在未找出矛盾点时,则要象诅盟一样,守住立论的根基。在批判否定时,则要如秋冬一般无情,在厌,即压服时,要象用绳索牢牢捆绑住对方一样,不留一丝余地。而庄子逐一加以破解,所谓发若机括,不过是让盯住是非打转,所谓留如诅盟,不过是时时以战胜他人为目的,所谓杀若秋冬,其结果,不过使自身的知停留在固执己见中,而日消日溺,以致自我封闭,而难以接受不同的看法。所谓厌也如缄,捆绑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是一种真正的隔绝,越是大知,越是封闭,越是顽固,此为“老洫”,为“近死之心,莫使复阳。”这是人的知的最大的蔽,从而杜绝了一切获得真知的可能性。

此为“日以心斗”的诸状。

随之庄子进一步点透,由此人所生的各种妄象: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

包含人的诸般心态,诸般心造,诸般心累,是所谓“贪嗔痴慢”种种恶习。

而且“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没完没了,诸般苦累,究竟由何产生?

这是庄子在描述了人生中的情态后给出的设问。

他的回答是,已乎!已乎!,停下来吧,停下来吧。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这话的明面的意思是,假如无法停止这种状态,那么人的生机又由哪里产生呢?知也是这样吧。作为人的境界的提升,置于这样的状态下,又怎么可能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层次呢?

暗面的意思则是:

停下吧!

停下吧!

看清楚每日每夜烦扰着我们的这些情态,

究竟起自何处,

那么我们也许就知道了停下它的方法了。

(0)

相关推荐

  • 脏躁一诊大好

    郭某,女,29岁, 2010-12-21初诊. 多怒.多恐惧.失眠.多梦.多烦躁.常欲哭泣5.6年,在他处多次诊治不效,近来加重.又常有全身紧张感.劳累感或气不足息.体形中等,肥瘦适当,面色红润,精神 ...

  • 治诸般咳嗽久不止方

    治诸般咳嗽久不止方

  • 庄子:看人不顺因境界太小,痛苦太多因智慧不够【庄子智慧 】

    作者:逍遥子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佛印是苏轼最亲近的朋友之一,有一天,这二人在一起修禅. 苏轼感觉自己的修为有所进步,于是询问佛印:"你看我这样坐着,像什么?" ...

  • 庄子:看人不顺是境界太小,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庄子:看人不顺是境界太小,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 庄子: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境界不够!

    万事万物,都是你内心的投射,你心里是什么样,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看别人不顺眼,处处都要挑人刺,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 ...

  • 庄子试讲|以谁为师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某种事物,肯定不能名之以命运这个词,安排了这一切:另一个人在另外的迷朦之夜里也曾领受过这数不清的书籍与黑暗.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 ...

  • 庄子试讲|我是谁

    昨天 是的!我知道我的本源! 我毫无饱足,就像火焰 在燃烧着而烧毁自己. 我把握住的,全变成光明, 我丢弃掉的,全是灰烬: 我是火焰,确实无疑. --尼采<看!这个人> 习惯了<逍遥 ...

  • 庄子试讲|怒者其谁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掩卷而坐,犹觉翏翏之逼耳,于其状物之美也,未及其暗藏之理也. --王安石 关于天籁所引出的境,在文字上美极了.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引用一下原文: 子游曰:"敢问其方 ...

  • 庄子:世上最蠢的事情,莫过于“活给别人看”

    有人问:总是活给别人看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一个精辟回答:"你会觉得自己不像自己,甚至不像个人,是别人眼光的附属品:当有一天失去这些目光你会不知道怎么去生存:灵魂中渴望自由,但是被别人束缚 ...

  • 庄子两个不生气的大智慧,谁看谁快乐!

    一.生气,是因为格局不够 庄子<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一个早上破土的菌子,它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晦.什么叫做朔的:每个月的第一天 ...

  • 海德格尔引庄子:白天看星星

    海德格尔曾经引用<庄子>中的"鱼之乐"来解释他的思想,这应当是<庄子>"秋水篇"中"濠上观鱼"的寓言. <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