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探奇——造像记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

主要有四类:造像记、碑碣、摩崖、墓志铭

造像记是佛教兴盛的产物。北魏时代,鲜卑贵族和亲强地主大兴佛教。于是,寺院郁起,造像迭生。造像者发愿的记录一一造像记则应运而生。

魏碑中属造像记者有:

北魏时期造像记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龙门二十品》。康有为说:“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俊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他又把其书法风格析分为四体:“杨大眼、瑰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沉着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祐,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宕奇伟为一体”〔《广艺舟双楫丨余论第十九》〉。造像记虽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其风貌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追求。

北魏时期造像刻石行业当是极其发达,仅从北魏立朝一百多年竟留下二千多方造像记中可见一斑。二千多方造像记中许多与《龙门二十品》迥异,有的与晋唐书法近似,这说明以造像刻石为业的多是汉人。从《龙门二十品》多为鲜卑贵族造像记这一情形可以看到,镌刻者是受到贵族青睐的、行业之中的佼佼者。《龙门二十品》出于何人之手,是刻手自书自刻,还是与行业中的书手合作而成,多数已不得而知。但刻工于其中的创造是明显的: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的笔画,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出的。这些叮裆凿成的斩截利落的粗犷线条,有游牧民族栗悍之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风尚。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刻工们的创造,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瑰奇的一页,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8)九月刻

艺术特点

此碑用笔多取方笔,斩钉截铁,一些“点”状笔画和折处重顿方勒,锋芒毕露,故显雄峻非凡。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在这些“方笔之极规”的石刻中,此碑又是方笔的代表作,可谓极规中之极规,故胡鼻山评价说“方笔雄健,允为北碑第一”。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整严肃穆,端庄隽洁。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刻,是龙门造像记中的佼佼者。

用笔方整遒劲,仆厚古拙,峭拔劲挺;力量外拓;章法处理上行列也较为整齐,显得纵有行而横有列,虽字字独立,但并无可板之感。

清代康有为在评魏碑书法时说:“结体之密,用笔之厚,最其显著。而其笔画意势舒长,虽极小字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在包世臣、康有为的褒扬下,龙门造像记的书法价值便愈来愈为世人所认识。《孔秋生造像记》无疑地也成了一剂医治靡弱书风的良药。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际(500年-508年)。《杨大眼造像记》属于脱尽隶法、斜画紧结的典型邙山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为峻健、丰伟之宗。其特点是中宫紧收,四面辐射;点画轻重对比明显,形成块面元素;而用笔特点,则圭角尽露,沉厚恣肆,即所谓“方笔之极轨”。其点画特征无疑受刀的影响,刀意显著。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十二月立。现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山壁。

《一弗为亡夫张元祖造像题记》造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这个造像记字数很少,只有寥寥30字。字数虽少,但却端庄整肃,大气凛然。全篇方笔为主,显得沉着,厚重。书法风格遒劲沉稳。但在严整之中也不乏灵动之笔。比如“造”的走之儿的横折折撇,“为”的一长撇,都显得神采飞扬。而“张”的弓字旁,“愿”的“页”字部则显得较为奇崛。而章法同样富于变化,比如最后一行“亡夫直生佛国”,曲直变化,奇正相生,令人叹为观止。

《北海王元祥造像题记》太和廿二年(498)立。

《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云阳伯郑长酞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景明二(501)九月刻。碑文书法有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重要意义。

《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题记》景明三(502)年五月刻。可见一百三十九字,书法峻整劲健。

《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书法沉劲方重,犹存隶意。景明三(502)年五月刻。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书法峻整隽永。景明三(502)年八月刻。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景明四(503)年七月刻。

《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书法峻丽,别有风味。景明四(503)年八月刻。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有钟繇之范,为同类北碑所罕见。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

《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书法峻美,结体古雅。正始(507)年二月刻。

《齐郡王元佑造像题记》熙平二(517)年七月刻。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袖龟三(520)年三月刻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0)

相关推荐

  • 龙门二十品之二:《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端庄整肃,大气凛然

    <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简称<一弗造像题记>.正书,10行,一行3字.虽只有寥寥30字,但却端庄整肃,大气凛然.康有为评价此造像记的书法是"沉着,劲重". 民 ...

  • 雄峻非凡的魏碑方笔经典: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原拓震撼高清大图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 ...

  • 经典魏碑《龙门二十品》对清代人有什么影响?

    作者:金玉甫 (文章节选自:<龙门二十品>与清人的尚碑情结) 正文 <龙门二十品>对清代人的影响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书坛名家辈出, 无名书手更是数不胜数.各类书体, ...

  • “魏碑”造像记、碑碣、墓志铭和摩崖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qu ...

  • 造像记、碑碣、墓志铭和摩崖,你最喜欢哪种“魏碑”?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qu ...

  • 【古文探奇】游荷叶山记-袁中道

    品 READ 读 游荷叶山记 予别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与二弟至里中拜于松楸,而憩于先居,先居傍有荷叶山,乔木千章.今日诸叔偶不见召,日暮无事,乃与二弟步于山中.择高阜处,藉草而坐.因思儿时常骑羊来此 ...

  • 书学探微:造像记、碑碣、墓志铭和摩崖都有什么区别?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qu ...

  • 【古文探奇】西子湖拾翠余谈-古朴山房记

    品 READ 读 古朴山房记 崇祯庚午秋,多士试会城.渊儿虽幼冲,亦乐观其盛,况西湖风景,时切梦怀,遂于八月十三日携儿下舟,吴友好之,附载书画玩好.时天朗气清,风顺帆饱,自学绣而万寿山,自皂林而石门镇 ...

  • 【古文探奇】峨眉山行记-范成大

    品 READ 读 峨眉山行记 峨眉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现之所.自郡城出西门,济燕渡,水汹涌甚险,此即雅州江.其源自嶲州邛 ...

  • 【古文探奇】西溪记-林纾

    品 READ 读 西溪记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倩,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 溪水濯然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 ...

  • 【古文探奇】东游略记-元好问

    品 READ 读 东游略记 丙申三月二十有一日,冠氏赵侯将会行台公于泰安.侯以予宿尚游观,拉之偕行.凡三十日,往复千里,而在鞍马者八日,故所历不能从容.然亦愈于未尝至焉者,因略记之,以备遗忘. 郭巨庙 ...

  • 【古文探奇】游慧山泰园记-邵长衡

    品 READ 读 游慧山泰园记 慧山诸园,可游者五六,而秦园以胜闻.余自吴阊归,舣舟山麓,呼一僮循扉入.时宿雨初霁,落英委磴,新禽弄声.龙山爽气扑人,眉睫间,苍翠欲滴.泉虢虢石罅中,鸣声乍咽乍舒,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