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疆域最广,为何统一天下的是秦国?

在春秋战国的数百年间,楚国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区强国,在周人控制北方中原的同时,楚人以鲸吞万里的速度兼并长江流域的大小诸侯。在秦国开始统一天下的战争之前,楚国已然成为“南霸天”一样的存在,甚至在秦人试图通过武力扫清南方障碍时,对楚用兵几乎倾尽了全国的兵力。然而,尽管楚国拥有令人生畏的体量,但最终完结战国乱世的却是偏居西陲的秦国,“秦”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划阶段的时代符号。那么楚国为什么没有取得秦人的成绩?它比秦国差在哪里呢?

图-秦楚鄢郢之战

起先天下只有一个“王”,那便是周朝的天子,彼时楚国只不过是南方的一个蛮夷小国,周人轻蔑地将其爵位定位为“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楚人对周朝的分封并不服气,这也是后来楚国率先称“王”的原因。不过“天无二日,人无二主”,面对楚国的僭越,中原诸侯必然要兴兵讨伐,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楚人究竟有没有称王的本钱。所幸楚人足够争气,在周楚之间接二连三的战争当中,就连周昭王本人也命丧黄泉,后来楚王甚至直言不讳地询问九鼎的重量,这便是成语“问鼎中原”的由来。

图-秦都咸阳位置示意图

不客气地说,在早期的周王室和中原诸侯眼中,楚国无疑是梦魇一般的存在,因此楚国也无疑具备统一天下的资格,但为什么这一角色最终由秦人顶替了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当时诸侯国力的构成基础,疆域面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单位面积的土地质量却决定着这个国家究竟能够养活多少人口,出动多少军队。单从体量上说,楚国的确冠绝诸侯,但细看其疆域却大部集中于长江流域,而这一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远不如黄河流域开发得彻底。事实上,直到“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此前的数千年间,长江流域始终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

图-黄河、长江流域

当时铁制农具尚未完全普及,长江以南的黏土地耕种起来确实不如中原地区的沃土来得容易。因此我们会看到,楚国尽管面积广大,但实际上能够承载的人口十分有限,而且由于相对分散,楚人很难在局部的对决中集合起全国的力量。在这一点上秦国的关中平原与楚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关中地区在西周时期就是王畿所在,经过战国以前的开发,早已是条件非常成熟的地区,后来在秦国兼并巴蜀之后,与四川盆地并称为秦国的两大“粮仓”。

图-秦国灭楚国

其次就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在秦国尚未将巴蜀纳入版图之前,秦楚两国在疆域上几乎没有直接的接触,而在司马错拿下巴蜀之后,双方的“攻守之势”基本定型。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加上封闭的地理条件,楚人很难逆流仰攻,而秦人却可以顺江而下直接攻击楚国的核心区域——江汉平原。公元前280年,秦国发兵攻楚,面对秦军摧枯拉朽的攻势,楚人几无还手之力,最终不得不丢弃郢都而迁往寿春。

图-楚国郢都(今荆州)位置示意图

最后就是内部体制的不同,也可以认为是变法结果的差异。秦孝公以商鞅变法为始,秦国很快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在这段时期,以“军功爵制”为基础的激励政策,将每一个秦人都纳入“耕战”体系当中,其所发挥出的威力前所未有。而楚国的变法则如同昙花一现,除了吴起主政楚国的短暂时期,楚国几乎没有中兴的迹象。而同秦国高度的集权相比,楚国的军政大权悉数分散于屈、景、昭三大家族,这也使得楚人很难形成合力。

图-楚国后期都城寿春,今寿县古城

乍看之下,楚国是具备统一天下的潜质的,但实际上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它只能是一个被兼并的角色。

文:闫老师  图:卫大将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