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高清图教你看懂藻相水色!
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能否健康生长甚至养殖成败。因此,观察养殖水体,明辨优劣水色,对水质的管理维护和调理在养殖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水色的特性
水色是指溶于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的色素,微生物及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及粘土或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细胞藻类和培养有益微生物优势菌群两方面内容,但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
良好的水色有下列优点:1.可增加水中的溶氧;2.可稳定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的含量;3.可当饵料生物,提供对虾天然的饵料;4.可减少水体的透明度,抑制丝藻及底藻的滋生;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对虾防御敌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5.可调节稳定水温;6.可抑制病菌的繁殖。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藻相、菌相、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
水色的分类和调养:水色主要是由水体中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水色分为两大类: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广泛认可。但是EM菌发酵好的原液使用起来成本较高,而且经过厂家经销商长时间储存,菌的活力也会下降。近几年市场上比较受到养殖户欢迎的是EM菌菌种。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己扩培。自己发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来成本低,而且现发酵的的菌液数量多活性好。那么在选择EM菌菌中的时候大家要关注菌种的好坏。一般而言,判断菌种好坏有一个最简单的指标pH值。因为EM菌种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较低说明乳酸菌含量丰富,也就意味着整体的EM菌活性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种,如果可以达到3以下就算是质量特别好的EM菌种了。
、
优良水质是指有益藻类占优势的水体
有益藻类主要有:
硅藻:颜色呈褐色或淡红色。(有硅藻、蜂窝状三角藻、新月菱形藻、旋链角毛藻、颗粒直链藻)
绿藻:颜色呈淡绿色、绿色或深绿色。(有团藻、盘星藻、绿球藻、栅藻、十字藻、空球藻、湖生卵囊藻、珠藻、小球藻、小环藻、鼓藻、圆筛藻、集星藻、双射盘星藻、颤藻)
隐藻 螺旋藻 黄藻 二叉四角藻 四棘鼓藻
如下图所示(按顺序):
危险水色是指有害藻类占优势的水体
有害藻类主要有(裸藻、扁裸藻、鳞孔藻、三毛金藻、水网藻、黄群藻、微囊藻、鱼腥藻、膝口藻、囊裸藻、原甲藻)
如下图所示(按顺序):
优良水色分为三类六种:
A.硅藻类:茶色、茶褐色;
B.绿藻类:淡绿色、翠绿色、浓绿色;
C.硅、绿藻混合类:黄绿色
优良水色的培养方法:基肥施足,保持足够肥力,稳定藻相,持久稳定水色,
(1)基肥 ;
(2)追肥:基肥肥水3~4天后,追肥,避免水色掉清;
(3)持久稳定水色,防止养殖种苗应激影响种苗成活率和消除养殖隐患。
1.茶色、茶褐色(见图一1.2):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施肥量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这些藻类都是虾幼体的优质饵料,此外还有圆筛藻,舟形藻等,生活在此种水色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是养虾的最佳水色。
2.淡绿色、翠绿色(见图二1.2):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肥度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绿藻,常见的绿藻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虾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
3.黄绿色(见图三):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我们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对虾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是难得的优质水色。
4.浓绿色(浓而不浊)(见图四):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较浓,多见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对虾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1. 2. 3. 4. 水质爽、亮、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如有泡沫很快就消失。因此均属优良水色。
■危险水色分为五类八种:
A.绿浊类:蓝绿色、暗绿色;
B.红浊类:酱红色、黑红色;
C.黄浊类:黄色、黄泥色;
D.白浊类:乳白色;E.澄清类:丝藻水、青苔水、泥皮水
A.绿浊类:蓝绿色、暗绿色
1.蓝绿色或老绿色(见图五):起因:水中蓝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20厘米之间,在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这在老化池最易发生,易变成“铜绿水。这种水体中,对虾尚可以存活,但是要开始进行水质调控,否则水质很快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虾在此环境中发病率提高。
2.灰绿、灰蓝或暗绿色(见图六):
起因:有害藻类浓度大,并开始死亡,水面呈现浮油污状物。
1、2、种水质浓、浊、死,水粘滑,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绿色或浅蓝色,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
对策:适当换水,有条件的可排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如果量大,可用泵抽;
B.红浊类:酱红色、黑红色;
3.酱红色或砖红色(见图七):
起因:水中有大量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繁殖。
4.黑褐色与酱油色(见图八):
起因:主要含鞭毛藻、裸藻等;这种水色是因为管理失常,如劣质饲料投喂过多,残饵增多,导致溶解性及悬浮有机物增加。水色极富营养化,水质和底质极度老化。
由于有些鞭毛藻会分必麻痹神经毒素,使虾中毒死亡,且由于底质恶化,虾发病率极高。
3、4、种水质浓、浊、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红色或浅黑色,水粘滑,水、底有腥臭味,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
5.黄色(见图九):含甲藻、金藻等鞭毛藻。池中积存太久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中pH下降时易产生此水色。这种水色不适合养虾。
6.白浊色(乳白色)(见图十):
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致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或水中含纤毛虫、轮虫、桡足类浮游生物及粘土微粒或有机屑较多。此种水色极易得病,存活率大减,不适合养虾。
7.澄清色(见图十一1.2):
水质清瘦,透明度很大。主要由6种情况造成;
1.池底长青苔,青苔大量繁殖消耗掉虾池养料,使池水严重变瘦,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应先除青苔。
2.受重金属污染而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对虾养殖极为不利,这种情况必须先降解重金属;
3.使用地下水或过滤海水缺乏藻种:先解毒,再引进藻种水。
4.酸性水源流入养殖池水pH值偏低:分2~3次使提高pH值。5.水体中捕食藻类的浮游动物密度太大:适当换水并解毒。6.过量使用了某种消毒药品:尽快解毒。
上述水质经处理后均需先引进新鲜含藻水,然后再施肥,水起色后,再追肥稳定藻相,持久维护良好水色。
8.浑浊、分层、黄泥色(见图十二):
分类:a. 假浊:水中同时存在硅藻、褐藻或绿藻,而且数量较多时,看起来水色有些浑浊,实际是几种藻类混合在一起所显示出的颜色,可用透明杯打一杯水,静置几分钟,如看不见有机物沉淀,或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8毫克/升之间,属于假浊。
对策:可先稳定水色。
b. 池水分层浑浊:
上层有一定水色,底层浑浊,且底层泛酸。此种情况多见于池塘老化的土塘。
对策:先用石灰浆全塘泼洒(目的是提高pH值);晚上补充底氧,增强水的通透性;第二天上午打开增氧机,让水体循环,使水体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在光合作用下,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c. 池塘水均匀浑浊:
引起原因及对策:
(1)用药不当,如某些消毒药杀死藻类;
(2)水质老化,泛底:
(3)过量用肥,发酵泛底:
(4)饲料不足;
(5)水位较浅,当刮风下雨或进水后引起,或者是虾生病后急躁不安搅动底泥引起。
如下图所示(按顺序):
危险水色是指有害藻类占优势的水体
有害藻类主要有(裸藻、扁裸藻、鳞孔藻、三毛金藻、水网藻、黄群藻、微囊藻、鱼腥藻、膝口藻、囊裸藻、原甲藻)
如下图所示(按顺序):
优良水色分为三类六种:
A.硅藻类:茶色、茶褐色;
B.绿藻类:淡绿色、翠绿色、浓绿色;
C.硅、绿藻混合类:黄绿色
优良水色的培养方法:基肥施足,保持足够肥力,稳定藻相,持久稳定水色,
(1)基肥 ;
(2)追肥:基肥肥水3~4天后,追肥,避免水色掉清;
(3)持久稳定水色,防止养殖种苗应激影响种苗成活率和消除养殖隐患。
1.茶色、茶褐色(见图一1.2):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施肥量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这些藻类都是虾幼体的优质饵料,此外还有圆筛藻,舟形藻等,生活在此种水色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是养虾的最佳水色。
2.淡绿色、翠绿色(见图二1.2):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肥度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绿藻,常见的绿藻有小球藻、海藻、衣藻等。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虾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透明。
3.黄绿色(见图三):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我们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对虾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是难得的优质水色。
4.浓绿色(浓而不浊)(见图四):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较浓,多见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对虾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1. 2. 3. 4. 水质爽、亮、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如有泡沫很快就消失。因此均属优良水色。
■危险水色分为五类八种:
A.绿浊类:蓝绿色、暗绿色;
B.红浊类:酱红色、黑红色;
C.黄浊类:黄色、黄泥色;
D.白浊类:乳白色;E.澄清类:丝藻水、青苔水、泥皮水
A.绿浊类:蓝绿色、暗绿色
1.蓝绿色或老绿色(见图五):起因:水中蓝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20厘米之间,在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这在老化池最易发生,易变成“铜绿水。这种水体中,对虾尚可以存活,但是要开始进行水质调控,否则水质很快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虾在此环境中发病率提高。
2.灰绿、灰蓝或暗绿色(见图六):
起因:有害藻类浓度大,并开始死亡,水面呈现浮油污状物。
1、2、种水质浓、浊、死,水粘滑,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绿色或浅蓝色,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
对策:适当换水,有条件的可排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如果量大,可用泵抽;
B.红浊类:酱红色、黑红色;
3.酱红色或砖红色(见图七):
起因:水中有大量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繁殖。
4.黑褐色与酱油色(见图八):
起因:主要含鞭毛藻、裸藻等;这种水色是因为管理失常,如劣质饲料投喂过多,残饵增多,导致溶解性及悬浮有机物增加。水色极富营养化,水质和底质极度老化。
由于有些鞭毛藻会分必麻痹神经毒素,使虾中毒死亡,且由于底质恶化,虾发病率极高。
3、4、种水质浓、浊、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红色或浅黑色,水粘滑,水、底有腥臭味,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
5.黄色(见图九):含甲藻、金藻等鞭毛藻。池中积存太久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中pH下降时易产生此水色。这种水色不适合养虾。
6.白浊色(乳白色)(见图十):
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致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或水中含纤毛虫、轮虫、桡足类浮游生物及粘土微粒或有机屑较多。此种水色极易得病,存活率大减,不适合养虾。
7.澄清色(见图十一1.2):
水质清瘦,透明度很大。主要由6种情况造成;
1.池底长青苔,青苔大量繁殖消耗掉虾池养料,使池水严重变瘦,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应先除青苔。
2.受重金属污染而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对虾养殖极为不利,这种情况必须先降解重金属;
3.使用地下水或过滤海水缺乏藻种:先解毒,再引进藻种水。
4.酸性水源流入养殖池水pH值偏低:分2~3次使提高pH值。5.水体中捕食藻类的浮游动物密度太大:适当换水并解毒。6.过量使用了某种消毒药品:尽快解毒。
上述水质经处理后均需先引进新鲜含藻水,然后再施肥,水起色后,再追肥稳定藻相,持久维护良好水色。
8.浑浊、分层、黄泥色(见图十二):
分类:a. 假浊:水中同时存在硅藻、褐藻或绿藻,而且数量较多时,看起来水色有些浑浊,实际是几种藻类混合在一起所显示出的颜色,可用透明杯打一杯水,静置几分钟,如看不见有机物沉淀,或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8毫克/升之间,属于假浊。
对策:可先稳定水色。
b. 池水分层浑浊:
上层有一定水色,底层浑浊,且底层泛酸。此种情况多见于池塘老化的土塘。
对策:先用石灰浆全塘泼洒(目的是提高pH值);晚上补充底氧,增强水的通透性;第二天上午打开增氧机,让水体循环,使水体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在光合作用下,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c. 池塘水均匀浑浊:
引起原因及对策:
(1)用药不当,如某些消毒药杀死藻类;
(2)水质老化,泛底:
(3)过量用肥,发酵泛底:
(4)饲料不足;
(5)水位较浅,当刮风下雨或进水后引起,或者是虾生病后急躁不安搅动底泥引起。
(文章来源:水产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