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色特工,为国家潜伏敌人内部,其父曾与之断绝关系
零八年的时候,一位叫陈涛的八十九岁老干部不幸因病逝世。乍初,老干部的离世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因为人的生老病死本就人间常情,生者除了缅怀死者别无他法。直到出现了一档有关战争与和平题材的电视电视媒体,对他的生前事迹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报道,这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一阵轩然大波:生前凭一己之力,呈一纸书信消灭了一百八十名敌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五个月后,官方终于公布了陈涛的真实身份:一名抗战谍报专家。
陈涛年少有为,聪慧机敏,是一名典型的知识分子。在考入南开大学时年仅十四岁,深受马列主义哲学的熏陶并立志加入共党,成为一名优秀革命共产党员。不久之后,在上级和革命伙伴的指引下,陈涛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潜入敌军所在的腹地,作为一位地下情报工作者的间谍身份,执行着秘密任务。面对一群冷血残酷持强凌弱的日本军队,陈涛的加入无异于是只身入龙潭虎穴,任务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在潜入敌人内部的初期,陈涛为博取日本军官们的信任,不得不投身'应酬':随之一同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他表面逢迎着这群可厌的日本军官,背地里却时刻挂念着祖国同胞,向组织传递讯息的同时又要时时刻刻小心自保,避免暴露。而陈涛的这些作为又不能为外人道也,就连家人都不得而知,在许多人看来,陈涛已经成为了为讨好日本没有下限节操的'汉奸''卖国贼'。就连他的亲生父亲也时常责骂他,视他为家族耻辱,甚至扬言要与其断绝父子关系。
面对这些,陈涛也只能默默忍受,打碎牙往肚里吞,专心致志地进行着他的地下情报工作。起初日本军官并未选择轻易地相信他,多留了一个心眼,只将他安插在一些接触不到重要情报的边缘岗位之中。无奈之下,陈涛便与组织通信,配合'演出':故意送给了日军几份伪造情报,让日军三番五次地险些遏住我方主力军队,我军还故意在'仓皇撤退'的途中遗落丢弃一些枪支弹药,以贬低自己的方式使日军低估我军,为日后交锋打下基础。因此,日军不但信以为真,还颇为重视陈涛的能力,甚至授予陈涛少将司令的军衔以示信任,还配给他拥有几百人的队伍。
有了军衔和地位,陈涛在敌军中收集情报信息的工作便利了许多,在暗中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情报,使日军的扫荡计划屡次扑空,为我军降低了许多损失和伤亡。不仅如此,通过陈涛的情报和我军的机智判断,甚至还使日军几次节节败退。此种情况下,日军军官也不禁偶然怀疑过陈涛:在一次无意之中询问其家庭住址时,发现陈涛随口编纂的地址并不存在。军官勃然大怒,使陈涛再次处于即将暴露的危险境地。不过好在陈涛机敏,三番五次使计设法自证'清白'表忠心,才又一次次博得了日军的信任。
直到四二年,日军在华建立了一个情报班用以策划侵华行动,在组织的配合下,陈涛主动放弃司令军衔的身份加入情报班,为我军提供更加重要的讯息。一日,陈涛正与一名日本军尉对饮,懂日语的陈涛假作无意地听到一名日本兵前来汇报正在部署的'铁滚扫荡'计划:将集火好几万兵力向我军进攻,并组织一百八十名军官现场观摩。陈涛立即嗅到此情报的重要性,当即用密语将此次行动的重要信息汇集成一封密函,派人连夜马不停蹄地将密函送向陈赓的手上。
陈赓得知讯息后,立即连同众军作好部署,在一百八十名军官组成的观摩团必经之路中设下埋伏,并制定进攻围剿日军主力的周密计划,诱敌深入一网打尽。果不其然,打了一场极其漂亮的胜仗,这场战役在抗战历史上被称为全歼皇军观战团大战,全歼包括一名少将六名大佐的一百八十名军官,是我军损失空前稀少的反扫荡战役。而日军的溃败也极大的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此战过后,陈涛被立下了大功,得到了中央组织的嘉奖和上层各领导的表扬。若不是陈涛的常年暗中蛰伏,置自己于危险中不顾,凭借高超的情商和智商周旋于敌军之中,做着惊心动魄朝不保夕的谍报工作,我军即将面临的损失和溃败后果不可估量。而这位红色特工,却一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在国家组织部门中继续做着最平凡普通的基层工作。他从来不对自己的儿女子宣扬夸耀过自己的谍战事迹,直到在抗战剧中发现这场战役中的谍战历史被忽略掉,已值苍颜白发的陈涛便动笔写下一本惊心动魄的回忆录。直至他逝世之后,随着这本回忆录的发掘,这段不为人所知的谍战事迹才逐渐被社会世人所关注知晓。
结语
那些尘封的历史过往,承载着那些为国牺牲自我的烈士们的鲜血,他们不该被遗忘,也不该被改写。没有他们的牺牲付出砥砺前行,何来我们现世的和平安稳,繁荣昌盛?愿我们铭记历史,铭记像陈涛这样为祖国人民默默付出,赴汤蹈火却依然坚守初心的英雄战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启示着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自强不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