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鹿晗,只谈传播
前两天我的公号里写了一篇小文鹿晗,让大家都傻了吗?没想到创下本号留言最多的记录:54条留言。我精彩了三、四条,还部分回复了网友的留言。为了更好的讨论我把部分留言整理呈现如下:
第一部分留言:讨论什么?
鹿晗,你何德何能,让学问大家都来关注
老师热点蹭的好,网络是共享的,明星光环不用浪费。
一直很喜欢您的文章,觉得立观点犀利,能客观中立的看问题。现在看,还是挺失望的,没有真正的和时代相结合的大家不会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者。
作者回复
我不是大家,也还没有对此展开研究,只是抛砖引玉。
应该要讨论“鹿晗现象”,这不仅是话题,也是社会学,教育学都要研究的现象。看到昨天微博瘫痪的现实,做传播的人,应有触动。设问谁不关注流量?为何“小鲜肉”可以“一呼亿应”?不会仅仅是靠那张脸吧。这其中有其个人因素(鹿粉说他是完美的代言),也有韩国人造星手法(他当年是EXO成员)的因素,也有粉丝团超越松散的组织/造物能力,还有互联网时代酝酿着的内在强大暗力量。我们应该好好去寻找这个暗力量的法门,研究发展方向,因势利导,为正途所用。
作者回复
这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
第二部分留言:现象描述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样的句式并不具有流行文化的元素,从文学审美上看,这样的句式,干巴巴,并没有多少审美价值。(鹿晗粉丝轻拍)。对这种句式的接受也是流行文化流行的过程。
问鹿晗让大家都傻了,其实还可以问,明星让大家都傻了吗?数十年前,也是有疯狂女粉丝对刘德华的追求,对明星狂热追求的需求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其中的原因,大家也说了很多了。我比较关注一个点是,明星微博句式快速向流行语的转换。“且行且珍惜”“大家好,我给大家…”借助新媒体,这样的转换速度越来越快。这次推送问“让大家都傻了吗?”这个“大家“可以不仅仅局限于那些粉丝(额,,我认为,粉丝的狂热不算一个新的现象,不知道这个观点有没有问题),我把这个“大家“更多的理解为,对“鹿晗体”的快速跟进者,跟进这样的“流行句式”的传播者。
留言中大家和老师对网红的定义有些争议,我觉得,从严格的生产、包装角度看,鹿晗肯定不是网红。但是从其影响力发展和扩大上来看,他又很好的利用了网络。我更倾向,鹿晗是明星,而不是网红。
想努力表达的专业一些…但并表达不出来…老师对其他留言的回复真的很精到很精到啊
过去觉得热点分析很干,现在才发现,,干的是自己……像这样热点引导思考的推送真的可以更多一些~老师辛苦啦~
作者回复
本号最长留言
第三部分留言:批判视角
鹿晗的人设“始于人才,陷于才华,忠于品质“,让粉丝形成自己的心理需求,构建自己的心理预设,形成自己的认知期待,沉浸于对偶像的信息茧房,造成与路人的理解隔阂,我认为互联网青年一代的心理问题需要如何找到合适的寄托迫在眉睫,难道不是吗?
哈代说过一句话,人类从整体上看非常可怕,但是具体到一个一个人身上,却又非常可怜。年轻人追星,往本质上说,是孤独与迷失的加深,追星可以获得一种暂时的“群体存在感”的慰藉。与此相对应的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青少年中抑郁症状等精神困惑的出现似乎有愈加频繁的倾向。
宗教信徒可以通过感知自己是盛放圣灵的花瓶或是执行神意的工具,来确信自己已经蒙受天恩。作为执行神意的工具,为增添上帝的荣耀,教徒就会趋向于禁欲主义。这或许能解释粉丝自愿结成团体,形成种种规章制度,甚至投入大量资金,严肃认真从事追星活动的原因,站在宗教学的立场上,我才能理解鹿粉的行为。
其实跟教育没关系,跟学问也没关系!只跟群众喜好有关系,有人喜欢鹿晗的颜值,有些喜欢老师的学问,各有所需罢了。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不,只是自然规律而已。就像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一样。再深一些探究,不过是失德的老人与不称职的父母让年轻一代失去了从身边找偶像的欲望,造星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关于鹿晗引发的讨论有几篇文章写得不错,诸位有兴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