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背后是什么?——兼谈新媒体新传播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寄来的彭兰教授新著《新媒体用户研究》,全书从三个关键视角来观察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其一,节点化的用户。作者将新媒体用户视作新媒体的传播、社交关系、服务这三种网络的节点,以此洞察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新意涵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其二,媒介化生存的人。移动时代新媒体用户的数字化生存,也是一种典型的“媒介化”生存,媒介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映照、相互生成的关系。理解这些新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的人。其三,赛博格化的人。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促成人的“赛博格”化,也使得人-机关系成为未来重要的传播关系。
受众研究是经典传播学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实证研究来说它也是传播效果研究。但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用户”一词的使用频次逐渐多于受众。在知网上,受众研究的文章是40000多篇,用户研究的文章是86000多篇,是一倍多。但还是有人搞不清用户与受众的区别,用户不仅信息的接受者(受众)和内容的消费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内容的生产者。用户也是我研究的一个重点。有意思的是,用户研究已经超出经典传播学的知识场域。在新闻传播学里,从受众研究到用户研究是一大进步。但对用户的系统研究还不多,彭兰教授这部新著可以说是一大贡献。
用户到底是什么?用户广泛的含义是:使用者,即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方。这个词语一般在商业里被提及,但在21世界在创新领域以及ICT领域里面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商业里面通常指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者;在科技创新里面,通常是指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在IT业里面,通常指网络服务的应用者。在彭兰教授看来,人既是新媒体的用户,也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更是复杂的生命体。她更多是从个体的角度,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来认识新媒体用户,我认同她指出的许多观点,有些研究与我的研究也是重合的。
近年来,学界围绕用户已有不少研究:用户兴趣、用户行为、用户心理、用户体验、用户画像、用户设计、用户互动、用户管理、用户生成内容等,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乃至计算机科学、情报科学等诸多学科。从研究方法来看,逐渐由定性到定量,并且大量使用数据分析。而基于用户的互联网产品开发,已广泛使用算法、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用户,可以说是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支点。用户研究让新闻传播学实现了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跨越,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一方面促进学科对话,推动学科重建,另一方面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应用和创新,用户研究也是学界连接业界的一座重要桥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