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作为首都,为什么现在连个省会都不是,这个地方式哪里?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选首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个王朝的寿命长短,有一些就是没还没来得及折腾,王朝就咯屁了。
皇帝选首都这件事,一般要考虑得比较现实。
无非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要做天子守国门,抵御外敌。
初唐时候,定都长安。别看后来的唐朝是让四方的国家都拜服,但当初也是苦日子过来。突厥人当时把军队直接开到长安边上,还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跑到渭水边上跟突厥人谈判,才化解的这场危机。
后来能把突厥按倒在地,揍到服,又是另一回事了。
还有一个就是明朝的朱棣,力主迁都北京,就是为了防住蒙古大军的入侵。这一点很重要,在后来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才能有这么快的反应能力,组织反击。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
白居易大家都认识,一代大诗人,当过大官。不也是勒着裤腰带,才在长安都城边上买了一套小房子。
这么高的地价,肯定就不会用来种粮食。就算有,也不能维持那么多人的口粮。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怎么办?从外面运呗。古代运粮食,大多是走水运、漕运,这样比较省力。
我们可以看隋炀帝吭哧吭哧的挖了一条大运河,后面的朝代都捡了大便宜了。
那如果有不现实的皇帝,想要做点不一样的举动该怎么办?
就地按倒。
朱元璋就曾经想把都城选址在凤阳,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老家也沾点自己的王霸之气,不是美滋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底下的大臣当时就炸锅了,纷纷站出来,认为凤阳地方太小,出事情了守不住,加上运粮食什么的都不方便。最后还忽悠了朱元璋一把,旁边的南京好,那里有王霸之气,适合天子住。
朱元璋不得已才定都南京,可还是折腾出点小心思,把皇陵迁到了凤阳。
这件事倒是没什么人反对,毕竟那是你老朱家的坟墓,爱埋哪都随便。
那我们接下来说的这个城市,就是洛阳。很多人都知道洛阳是六朝古都,有历史的城市。
但洛阳更厉害的是,它有105位皇帝。105位看着不多,放操场上都排不满。
而且洛阳还是中国国名的来源。
一开始“中国”这个名号指的是国都的意思,帝王住的地方,又称为国中。
武王伐纣以后,就要换新的国都了。一来是因为新朝新气象,二来也是因为纣王自焚鹿台,旧都的宫殿被烧毁了。
当时就找到了洛阳,定都在这里。“中国”这个叫法在周朝的时候就传开了。
后来也就不只是国都的意思,还包含了华夏民族聚集居住,建立国家的地方。
但是随着这些优势慢慢消失,新的洛阳又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帝国首都的重任,便慢慢成为了陪都。
而现在的洛阳成了一个地级市,而不是河南的省会了。
历代皇帝作为首都,为什么现在连个省会都不是,这个地方式哪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