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的岁月(散文)
穷的岁月(散文)
美文墨夜
50年前的岁月,只有55岁以上的人才记忆犹新。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很低。那是文革前的日子,“四不清”运动刚结束。我们小队有163口人,耕地面积仅有130多亩。牛耕地,人车水,肩挑草头,每个家庭住的土屋,用土灶做饭,没有电灯照明。
生产队设有领导班子,称为队委会。有正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出纳,粮食保管,记工员。这些干部是社员们投票选出来的,不是脱产干部。
社员的日工分是群众大会年底评定的,最高的男劳力10分,女劳力7分,青年有9分、8分,少年有5分、4分的。
农忙时割谷、扯秧、插秧、挑草头、交公余粮,可以计件给工分。捡猪粪、牛粪、鸡屎的老人和儿童队里按分量给工分。
队里允许出外搞副业的男人,每月交钱记工分。工人户必须交齐缺粮款才能分粮食、柴草、油料等。
每月分配粮食按人头和家庭工分分配(4、6比例)。1965年的农村工值只有10分折合3毛钱。就是说,一个男劳力,劳动一天挣3毛钱,比有些地方挣8分钱要富裕一点。
这样的劳动收入,农民只能吃最低的生活。每月伙食费5元左右吧!各家各户的小孩没有钱买零食,只能吃些自家的瓜果,蚕豆,队里的荸荠。
人人穿的衣服,全是土布,不像城里人穿化纤布料。土布是女人们亲手熬夜纺线织的土布,一个人的衣服不多,四季换洗的几件旧衣服、破衣服常见。用皮带的人几乎没有,一根绳子做裤带。用卫生纸也是少见,许多妇女来了月经,用一块旧布防经血外漏。好多小孩子在外解大便,就用渣巴瓦砾擦屁股。年轻人结婚,不花很多钱,翻新家具,购几件布料,打三个大中小脚盆即可。安葬老人准备一口木棺材就行。
收入低,生活简单。条件好的送子女上学,条件差的不送孩子读书。春节里,打豆腐10斤黄豆,买肉3、5斤,鱼是队里喂养的,按人头工分分配几条。过春节买鞭炮,看家庭经济状况。小孩没有压岁钱,正月拜年没有打发钱。
农村只有牛、狗、猪、鸡,鲜花无人私养,小孩的玩具不用花钱购买,自制的铁环、风筝、跳绳等。
做人压力不大,好好劳动,队里给你吃的。贫富差别不大,没有谁鄙视谁。有难的家庭,集体照顾,如火灾、病灾。
那时的孩子普遍是放养,不要专人照看,没有生命危险发生。春季传染病严重,小孩死亡率比较高。
条件差的环境造就了一批能吃苦的老百姓。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现在无话可说哪儿苦呢!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珍惜身边一草一木啊!
工人比农民强。每月可拿30多元工资,还有粮票、油票、免费医疗。农村的孩子十分羡慕城里工人,自愿参军,用功读书,都是想早日跳出被人看不起的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