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狭隘视野”
文/高英
最近重温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非常庆幸中年与这个课有缘相遇。
昨晚印象最深的是“狭隘视野”心理现象,顾名思义,这个词语很好理解。我的解读是,“狭隘视野”就是人有时候只会关注现实中数量最小或概率最低的现象并将其无端放大的一种心理反应。
例如遇到了一个骗子就以为世人多会骗人,遇到了一个好人就以为天底下全是好人;例如北大高材生卖猪肉就等于考上北大都没有用(也无视北大卖猪肉的毕业生陆步轩和陈生已有上亿身家,只把北大毕业生与卖猪肉挂钩用以表示鄙夷);例如80后韩寒可以在中学辍学成作家的榜样等同于上学根本没必要(据说那几年有些优秀生受“韩寒现象”影响而主动放弃高考,后来都后悔得不行)……
具体到个人,十个人中有五个认可你的做法、四个无所谓、一个不认可,你却会只在乎有一个人不认可,或者情形反过来,只有一个人认可你的做法而其他人不认可,你只在乎有一个人认可。
因重视个别现象而忽略全局状态,导致具有“狭隘心理”之人或悲观消极或盲目乐观,改善的方法是自己树立全局观,正视全面的客观现实。
其实,“狭隘视野”心理类似中国人所说的“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要拿开“障目”的叶子,就可以看见“森林”。
中国古时候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研究,但自古以来创造了许多能够概括人们常见心理现象的词语,令人感到欣喜。
(高英2019.12.25中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