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抖音”“抖坏”了孩子

【家教智慧 第425期】

莫让“抖音”“抖坏”了孩子

最近,抖音小视频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新潮流”,让不少人都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

抖音是最近推出的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

抖音不仅可以自娱自乐,更可以发在网上炫酷,平台上更是根据点击流量给予发布者和观看者以现金奖励,手指轻点,就有钱赚,这更刺激了不少人的功利心。

有数据统计过:“抖音中85%的用户在24岁以下,基本都是‘95后’,其中‘00后’使用者也占到了一定比例,成为‘重度围观者’。”

据《齐鲁壹点》记者调查,济南省城某小学一班级,37名学生中有21名学生经常观看抖音小视频,还有几名学生拍摄模仿过。有学生表示,周末、放假都会利用空闲时间看一看,有时会看一个多小时。“在学校刚组织过的春游中,不少学生都拿着手机拍抖音视频。”一名班主任告诉记者,抖音已经在孩子中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现象让她产生担忧。

抖音APP之所以也让孩子们着迷,一是因为其简单易于操作;二是因为它勾起了人们潜在心底的表现欲,满足了人们的明星梦,通过平台“自抖”,人人都可以成为大众明星;三是这款软件无论对“自抖者”还是“观抖者”,都有一定的酬赏,这种“轻轻一抖,金钱自来”的利益诱惑,让许多成人都难以抵当,更何况不谙世事的孩子?

孩子们痴迷于抖音,危害极大。其一,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耽误学习;其二,这种简单的自拍、上传,不仅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更因其形式的框架性,简单性,容易使孩子思维僵滞;其三,其内容的庸俗化,炫富、脏话、虐物、自虐、苦情、甚至无底线的恶搞,会诱导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四,孩子长时间的关注手机,摆弄手机,对眼睛有害、对指腕无益,对整体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当让孩子远离抖音!

一方面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拒绝抖音。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极强的影响作用。孩子迷恋某一娱乐方式,根源往往在家长身上。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抖音,请放过孩子》一文中,那位学“抖音”高难度,失手将宝宝摔成瘫痪的脑残爸爸;那位敷上深色面膜,把孩子吓哭的妈妈;还有那位用宝宝的脑袋撞铁门,恶搞孩子的爸爸……是否曾想过,这些行为会对孩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给孩子身心带来多大的伤害?家长如此迷恋,孩子当然会极力效仿!

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无处不在的时代,要想让孩子完全不触摸手机等电子产品,那无疑于是痴人说梦。

事实求是地说,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它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它问世的目的是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提供方便,促进社会更加快速地发展,但同时,它也像“刀能切菜也能切手”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当然会产生危害。因而,讨论让孩子使用手机到底“是好是坏”没有任何意义,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才是关键。

睿智的家长不是让孩子与手机“绝缘”,而是在孩子使用手机问题上,为孩子“约法三章”。当然这个“约法”,当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怎样使用电子产品,如何检验使用效果等。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对新生事物,有好奇之心是他们的天性,对任何新事都想尝试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值得肯定和鼓励。因此,对于“抖音”,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使孩子完全不去触摸,但要引导孩子玩玩尚可,让他们认清其实质,明确其利害,让孩子自己从心底去拒绝。

除此之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双休节假陪孩子一起去野餐、旅游、参加社会实践等,让孩子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抢占孩子兴趣的制高点。也就是说,让孩子远离抖音,不是用干巴的语言去喝止他们,而是用生活的精彩去吸引他们,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在精彩现实和冷屏虚拟之间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