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植物染丝中贵族——提花罗
中国丝绸闻名天下。纱罗是其中一种,但不是普通的一种,属于丝中贵族。
看看文物《北齐校书图》身披透明纱衣的学士:
纱罗是古代丝织品中的珍品,其质地轻薄,古人曾以“举之若无,真若烟雾”,“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赞美,拥有丝缕纤细,透气爽身,飘逸不粘,立体感强等特点。清末随着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中国,生产工艺复杂、效率低下的花罗逐渐被淘汰,花罗织物逐渐绝迹,古老技术失传。考古挖掘证明,纱罗的织造工艺起源于7000多年前的编织绞经技术。丝绸织物的“绫、罗、绸、缎”中,由于“罗”不同于其它丝织物的织造工艺,绞经组织结构既精湛又复杂,织造难度大,故“纱罗”一直以手工绞织为主。
正因为其生产成本很高,加上“纱罗”有其工艺决定的独特品质,是纱罗在纺织织物中具有独特位置。在中国千年历史中,纱罗一直是贵族身份的象征,为古代帝王、嫔妃、王公贵族服饰专供面料。可谓是真丝中的LV、爱马仕。
我国发现的最早罗织物,是河南荥阳青台村出土浅绛色色罗织物,距今5600余年。
商周时代,出现了两经相绞和四经相绞的苏罗。战国时代的四经绞罗组织结构图。秦汉时期出现提花罗织物。隋唐时期,织罗技术与印花等技术结合,产品更加美观,富有新意。而全唐一代,衣轻罗是贵族女性的传统。宋代,罗织技术达到鼎盛,出现了孔雀罗、香宝花罗等经典的织品。元代,工匠在纱罗中织入金线,出现了极其奢华名贵的绡金绫罗、金纱罗等。明清时期,纱罗品种更加丰富,罗已成为一种贵族奢侈品的门类。花罗品种多达五十五个,并采用妆花手法织入金线。
不说以上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罗,普通的纱罗都极少见到。以前知道杭州有杭罗,是非遗项目。后再苏州,听到说有苏罗,特意查了资料:苏州织罗技艺高超,素有“吴罗”之称。到明清两代,吴罗织造技艺更上层楼,有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秋罗等,品种繁多,成了丝织品中的佼佼者。清后,随着织造局的解体,吴罗大批量的织造随之停止,更由于受到洋布的冲击,织罗技艺几近灭绝。
普通丝绸的工序一般只有8道工序,而纱罗的工序却多达三十道,从挑丝、泡丝、捻丝、打绘、穿综、绘版到上机织造等近三十道工序精雕细琢。在以往,全凭手工织造,据织造局档案,熟练织工每人每天最多只能织3米多长。
由于纱罗的特殊工艺,是织物组织经纬相互扭曲导致结构紧凑兼顾。不停的纺织物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纱罗不易变形滑移。相同面积的丝织物,纱罗的用纱量小而越显轻薄,所以衣饰飘逸秀美。
纱罗与皮肤接触点相对较少,加上真丝是有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低(仅为7.4%),所以衣饰手感柔软、爽滑,穿在身上透气而舒适,又因为纱罗的绞经工艺性质,使织物表面有许多小孔空隙,正因为此空隙中保存许多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是指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看似一条轻薄的纱罗围巾,在冬天同样具有很强的保温性能,起到保暖作用。可以说是冬夏两相宜。
中华丝织品,分为绫罗绸缎,绫之光洁,罗之轻盈,绸之细腻,缎之纹理。若以清新雅致,华贵高洁而论,罗为最。
《说文解字》里曾提到,“罗,以絲罟鳥也”,这是一种绞经结构的网,用来捕获禽鸟。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有“罗”的出现,譬如《孔雀东南飞》中便有“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李煜也有“罗衾不耐五更寒”之句,李清照亦曾“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收到苏州客户寄来的吴罗布一块,要求必须植物染大红。几年前曾经给一位新娘做婚礼服染过一次。也算轻车熟路。
这么好的布料,染料及染色自然不敢马虎。胭脂红、茶叶、苏木、紫檀木等天然染料按精确的比例配好,水温,时间都要掐得十分到位。洗涤、晾晒都不能含糊,因为我知道,稍有不慎,贵族就会变成贱民。染得一块好料,全凭手上功夫!
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正是染色好时节。好马配好鞍,好料配靓色,绝配也。颜色穿对了,能让你时髦翻倍!
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染就染他个红红火火!
布料材质:提花吴罗
染色:非遗传承人黄荣华
时间:2018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