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二美人图服饰色彩赏析之四:立持如意
此图名叫立持如意。这套图原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装饰画。雍正帝当年对这套图屏十分欣赏,为了妥善保管,传旨将它们从屏风上拆下。不仅如此,《清档》记: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间又传旨将拆下来的这12幅图“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藏于宫内。事隔270余年的今天,此套图屏仍保存得完好无损,成为研究清初宫廷女子发式、首饰及服饰文化最为形象而真实的史料。
明清时,如意流行于社会各阶层,成为家庭陈设的必备之物。出于达官贵人玩赏和送礼的需要,此时制作了大量玉如意。有用木如意部分镶嵌玉片或玉古的,但大多是用整块玉雕琢的玉如意。乾隆皇帝对玉如意十分喜爱,他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玉如意,以作为宫廷中的吉祥物,同时又作为皇帝选后妃时的信物和凭证。据说乾隆皇帝在临轩听政、接见臣僚、观赏古玩时,身边都少不了手持玉如意的童仆。
为了表达做什么事情都能如愿以偿的愿望,古人创造了一种叫如意的吉祥艺术品,这种古玩通常呈长条状,一端呈心形或芝形,称如意头,整体呈“S”形,形态有点像古代的带钩。
据说如意的原形是古代一种爪杖,爪杖柄端为手指形,用于搔痒,可如人意,故称如意。文献记载,魏晋时士大夫常手执如意,那时候的如意柄端多为心形,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并非用于搔痒,而是用来把玩。晋时巨富王恺生性奢豪,常与另一巨富石崇竞富。一次,王恺拿出皇帝赐给他的珊瑚树给石崇看,石崇把珊瑚树拿过来,连看也不看,就用铁如意敲碎珊瑚树,以示珊瑚树在他看来分毫不值。
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天井内赏花。篱笆处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画家着重突出了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牡丹以雍容富丽、香味浓烈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富强的象征,结合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灵芝如意,蕴含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
此套图屏使用工笔重彩,表现出宫廷绘画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和仕女画工整妍丽的艺术特色。画家在生动地刻画宫苑女子品茶、赏蝶、沉吟、阅读等闲适生活情景的同时,还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清宫女子冠服、发型、首饰等当时宫中女子最为流行的妆饰。此套图屏是研究女子汉装服饰文化最为形象而真实的史料,使我们领略到康、雍朝女子服饰文化的绚丽风采。
美女服装的主色是外袍的浅莲青色。同时出现的还有一朵莲青色的花朵。
莲青,中国传统色彩之一。也称为青莲色。
李白诗云: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红楼梦里也有一例: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没避雨之衣.”
据说慈禧也喜欢穿此色。
莲青色,在中国色彩体系里属于间色,蓝多红少,基本偏冷色系。莲青色常见于描写年轻的女性服饰,红楼梦里用在薛宝钗身上。
美女内穿的夹衣是驼绒色,与莲青形成反差。
驼绒色,《汉语大词典》第17623页:像骆驼毛那样的浅棕色。类似深土黄,近咖啡色。属于中性色。与如意的红驼色,竹篱笆的米黄色,形成互补。
外袍的领边,袖口是绿色底的绣花边,在莲青和驼色中跳出来,比较醒目,同时与竹叶的墨绿呼应。
裙边有一根疑似飘带是靛蓝色,与头戴的点翠相映成趣。
画面的花朵有大红,粉红,浅黄,白色,莲青。与衣服的花边对应。
梳妆盒也很有特色,有黑底描金和花边两种。
整幅画是工笔手绘,色彩极为丰富,协调。显示了画家拿捏色彩的本领。
对我们研究清代色彩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