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弑父伤母案警示我们,孩子小时候,父母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

【家教智慧 第744期】

父母与子女,那是骨肉亲情,血浓于水。

可是,太原一14岁男孩,却趁父母熟睡之时,将尖刀刺向自己的亲生父母,将父亲刺死,母亲刺成重伤……

据2月24日武汉晚报报道,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现场上,14岁少年刘洋(化名)在被告席上,陈述了自己杀父伤母的经过。

令人震惊的是,刘洋在庭审陈述自己的罪行时,非常地镇定,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更没有眼泪……

据报道,刘洋从小都在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5岁之前是外婆在养育,外婆曾失子,把他当儿子一样百般疼爱,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母亲在刘洋5岁时才接回身边,妈妈也不懂沟通,老是顺着他,把家里面最好的东西都给他。父亲是煤矿工人,经常不在他身边,两人很难沟通。

这也就是说,刘洋从小没有和父母一块生活,和父母本就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这个情况和去年12月,湖南12岁男孩吴某弑母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益阳市12岁男孩子吴某康,在自己家中,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案发原因疑似男孩抽烟被母亲打后,不满母亲管教太严,心生怨恨持刀行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亲人之间有亲情存在。但一个人的感情、并不是天生与俱的,亲情非是“血中注定”的产物,而是后天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

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为什么如此亲?原因就是孩子从小被父母“养”和“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上讲,6岁前,是孩子感情产生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一生深厚亲情的奠基时期。这个时候产生的“感情”是植入孩子骨髓和细胞的。当他们长大的时候,虽然记忆中不一定留存下这种“养育、关护”的细节,但在“亲情”濡润中成长起来细胞里,却会对亲人有一种“骨子里”的“亲”、“近”、“威”、“恩”。父母后来的教育,就是建立在这种“亲情”基础之上的,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以打,可以骂,外人却不行。

而如果孩子从小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当然对父母也就没有了这种“感情”,在他们观念里,父母和外人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当你的“管教”过分时,他们就会“恨”从心头起,甚至就像太原的刘洋、湖南的吴某一样酿成大错……

频发的孩子弑父杀母案警示我们,孩子小时候,和父母一块生活是多么的重要,最起码,父亲或母亲之中,至少要有一个要养育和陪伴孩子的。换句话说,小孩子当是由妈妈亲自带养的,最起码3岁前,母亲不应长时间与孩子分离,否则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对父母有感情,会不服父母的“管教”,更不会感恩,孝顺!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