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仰望星空”,但我更渴望“脚踏实地” | 社工说
白驹过隙,转眼间自己已经从学校毕业、从事社工行业快两年了。这段时间以来,参加过培训、接受过督导,也经常会和学校的老师、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并在最初自己感到怀疑、迷茫的时候,会用他们的鼓励作为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慢慢的,自己对社工这一职业、对社会工作这一行业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正因如此,现在身为社工新人的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想。
从业一年以来,自己从当初只为完成自己手头上的服务,转变为加大对社工行业、对社工政策的关注,但我慢慢觉得厌倦,因为看到的大多是对社工行业的美好愿景,或是一些所谓的“社工大家”对社工行业的利好分析,“鸡汤”可谓不断。我不否认,我还是一个行业的新人,或许我对社工行业的认识还不深入,不能料想到雨后的彩虹,不够高瞻远瞩,但正因为我是一个新人,我可能更希望得到的是待遇的提升,让我能够减轻自己的后顾之忧,更希望得到的是怎样处理好工作带来的不良情绪。可能由于行业一些因素的限制,社工的待遇近期不会有太大的好转,这个我们也是理解的,但灌输给我们的,能不能不要老是一些什么“以后情况会慢慢变好的”、“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社工,前景还是不错的”之类的话语,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实际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处理情绪的方法,而不是“每日一鸡汤”。
持续一段时间的“双百”计划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可谓异常火爆,给人一种不亚于“国考”的感觉。颇感好奇的我误打误撞地加入了“双百”交流群,但只是静静的看着群里的人在述说着各自的经历和疑惑,偶尔还有一些给人感觉很厉害的人物出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农村和城市的差别等给大家“普及”一些知识,但试问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愿意听这些高谈阔论,但你能说他们目光短浅吗?你能说他们胸无大志吗?显然不能。我不否认,每个人对于某一事物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但我们是否要考虑找对人群,是否应该在你谈论这些的时候,考虑一下你的听众所处的环境?回归到社会工作,这个好像是叫做“同理心”吧。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这一代社工是不是生长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做不到像社工行业“拓荒牛”的那些前辈那样,信念坚定地把自己最好的年华投身于这一行业,也不能像后人一样处在一个社工行业各方面(薪酬待遇、社会知晓度等)相对完善的时代,我们面临或许更多的是方方面面的压力、疑惑,我们更需要是有人能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教我们如何度过这一时期,而不是一味给我们讲大道理,述说美好的前景。
记得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人,总要有一个牵挂,不然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说了那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我完完全全把侧重点放在了比较实际的方面,我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就如标题一样,我需要“仰望星空”,希望自己能在社工行业做出如何的成绩,要对社工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这一过程对我们这些社工新人来说可能是漫长的,可能是充满煎熬的,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此时的形势。对此,我们需要前辈的帮助,需要他们的指导,教会我们如何去做,所以文章标题中我更渴望的“脚踏实地”,是渴望那些前辈、那些所谓的“大家”脚踏实地一点点,少一点“鸡汤”,多一点真诚。
谁能来点真诚的建议给这处于“尴尬时代”的社工们?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