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三百本,你也读不完

从前考研时,计划从化学专业转到法学专业。在网上搜到过一套书单,特别详细的列出来一套书目。说是一个法学专业的合格学生,从大一一直到研三每个阶段应该读的书名和作者。总共八十多本,绝大多数都是砖头一样厚。

那时没办法,转专业不容易。彼时,我还是个觉得三国法是中国法制史里头魏蜀吴的三国的法律。病急乱投医,捋着书单从头往下读。

直到念上法学,那书单我也就读完了五六本,还完全不知所云。那些大部头,后来断断续续看过一些,多数不得要领。你看,理想的合格学生和现实的合格学生差距大的很呢。

再后来又想从法学转到哲学的时候,我就不再靠书单了。不是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分得清吹牛和真事儿了,而是书单这东西实在是严重不靠谱,每一个列书单的人都是从理想出发,给现实里头的我们开列单子,再信这个,就是侮辱智商了。

那些书不知道开书单的人能看完几本,又看懂了几本。应该也有看完的吧?你看现在知识付费的app里头玩儿命宣传包装的老师,那都是每年读好几百本书的主,网上还有宣传说是那个投资人孙正义生病的时候一年看了三千多本,不过后来被证实都是些漫画书。不知道转发阅读量那些人带没带脑子。

即便这样,三四百本啊,这数量吓死个人,我试过一年吭哧吭哧的放下所有时间拼命的读,累的跟孙子似的,最高纪录也不过是五十几本而已。剩下的只能说是了解个大概,记住什么了还真不好说。

按照目前出版业的这个出书速度,一年几百本也根本读不完。而且,为啥要读完呢?这是个问题呀。庄子说得好,生有涯,知无涯,有涯随无涯,死定了。

再说了,读那些东西,知了什么呢?知了没有呢?茴香豆有几种写法,我搜索一下就好了,你背出来,牛在哪里呢?

知要是贴不上自家的人生,那知它做甚?除了吹牛还能做什么?给别人制造焦虑?

有个很被推崇的前辈大师,说是照相机的记忆,照相机记忆能存储多少kb的信息?写的文章很多人说好。不就是这么个套路吗?一个词在中文是这么说的,古文有几种说法,英文怎么说,法文怎么说,西班牙文怎么说。这不就是高级点的茴香豆吗?

最近,我总劝身边的朋友,读点能跟自家生命成长贴在一起的书,慢慢读没事儿,反正我们也不可能读完。那些读了三四百本的人,不就为了给你制造点焦虑吗?顺便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表现表现他知道的比你多,他知道些你不知道的东西。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就是知道爪哇国的快乐怎么说怎么写,就比我快乐多一些了?或者,比我对快乐的理解多一些了?

他的快乐得建立在跟你吹牛的时候,你觉得他牛的基础上。你要是不觉得他牛呢?本来也没什么可牛的。

不过,开个不善意的玩笑。你可以憋个大招,反问他茴香豆有几种写法。那孙子一定回答不上来。

他一年看三百多本书,老祖宗可没给他写那么多用来让他看完出来吹牛的无聊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