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了也并不是件多露脸的事情
读书了也并不是件多露脸的事情
前阵子在微信朋友圈里头多次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大概叫“你的问题是一拖二懒三不读书”,是批评不读书的,看看阅读量还是蛮惊人的。这个好理解,心理学上有这类研究,说人想要做一件事(比如读书),却没有做这件事(比如读书)的时候,解决懊丧的办法就是有个旁观者的批评(语言或者文字均可)。
后来,或许是受点击量的鼓舞,一下子出来一群写这种文章的,什么“孩子,我为什么要你多读书”,“读书的意义”,“我读书就是为了不遇到你”之类的(如果前述的心理学研究是对的,有这类需求的,想读书却并不读书的人还真不少)。我不反对读书,自己偶尔也读一些。不过,这种打了鸡血一样的好像传销一样教导众人读书的姿态,确实不怎么样。
如果一个观点被聒噪的多了,吸引力自然下降,单调的重复一些没有任何营养的粗糙观点会引人反感,甚至生理上的不适。终于,出来了一群“聪明人”开始站到了“传销帮”的对立面上。
于是有了“人生不止是读书”,“我就是这样一个虚无主义者”,“我们不需要理想主义”之类,摆足一副“我不读书我骄傲我也很快乐”的姿态。我不反对不读书,人各有志的事情,读不读的都是自己的事儿,要不要理想也是自己的事儿。
不过拿出来摆,好像就不怎么露脸了。这不就是从“我是流氓我怕谁”发展到“我是流氓我骄傲”了吗?想当年王朔走这个路子那阵,犬儒还是个只能私下想想的猥琐精神状态,如今已经登堂入室,跟理想主义打起擂台来了,活久见!
夫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我第一次读《论语》时就心心念念的教诲。所以,我从不人前标榜自己多么努力勤奋,也从不会在已然不努力勤奋的时候给自己搬出来一堆看似高大上“不努力和努力其实都一样”的理论来。因为,当别人这么对我的时候我觉得不大好,“见不贤而内自省”,长相和仪表上没的改善,可切莫在行为上再惹人生了厌。
要是读书了,还是夫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这事儿如果你不是当做职业,做做学术。那它最要紧的价值或许就是对你的生活有直接的意义,于你的人生以切实的滋养。无论是促进物质生活的改善还是提升精神生活的层次。如果读书是个“为己”的过程,那拿出来站在那里炫耀,除了满足某些莫名其妙的虚荣心,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要是不读书,那就不读嘛。还是《论语》里面的话“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几千年前的人都知道,你读不读书的不要紧,你能把自己的生活搞搞清楚活活明白,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嚷嚷着要你去读书的,有事做忙得很,一走了之就好了。
怕的是以“聪明人”姿态站出来用犬儒姿态讽刺嚷嚷读书那些人的,反而是又想要读书,又吃不了辛苦,想要沉入生活之中,却又整天拿着要读书的幌子在荒废时日的人。
读书,也并不是件多露脸的事情,它也不是用来露脸的。
就好像不读书,不读就不读嘛,人也不是非要这样过才行。只是,为了不读书,搞出一套理论来证明自己不读书有多对,有对合理,那就没必要了。
理想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