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可以入画的苗圃果园篱笆墙

梁东方

住在郊外的家,依然会在周末的时候选择骑车出行,出行的方式是在山前平原上只走小路的漫游。

漫游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生活路径的改变,是让人验证生活本来无限的可能性的一个方式方法或者说机会。从个人喜好出发,我的漫游一定要离开城市,一定要离开主干道。到田野中、到乡间漫游,总会有收获;到城市中则很难。人口密度过大以后,就只剩下了人,没有了自然,也没有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场景,就没有了风景,没有了我所谓的收获。

收获风景不应该在商业化的风景区里,那样的风景已经是过度人化的自然,失去了也许会带着缺陷的本真丰富性;风景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风景,是人类栖息在大地上的自然状态里的风景。

比如眼前,这村外小路边的一块大大的果树苗圃,在临着马路的一侧,扎着长长的篱笆墙。篱笆墙不是买回来的工业化产品,其纵其横都是苗圃就地取材的树干树枝,显然是苗圃主人自己搭建而成,因为就连其间纵横的衔接处,很多地方都不是拧的铁丝,而是缠的绳子。

因为搭建篱笆的树干树枝树种不同,颜色不一样,粗细有异,形状更是五花八门,这样搭建起来以后,整个篱笆墙就显得错落有致,很有手工时代里的参差不一之状。

恍惚在很多绘画和影视作品里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篱笆,这样的篱笆是遥远的农业时代里人们对牧场和菜地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牲口进去,同时也许还兼有边界标志的意味。现在这处果树苗圃弄这样一道篱笆墙,实际功效其实不是很大。不说里面的海棠之类的果实对今天的人们吸引力已经很小,就只说防止牲口也已经没有必要,因为已经没有了牲口了。如果说防汽车的话,那又有点太单薄了。防人更没有意义,周围有很多通道,而且人是可以钻进去的……或者这道篱笆墙只是为了划清界限,划清苗圃和道路之间的界限吧。除此之外,难以想象仅仅为了美观而耗时耗力地扎出这么长的篱笆来……

这样的篱笆,将人类手工对自然的归拢与划分进行得既条分缕析,又绝不伤筋动骨;它对自然的顺应远大于对自然的戕害,一旦篱笆发了芽或者生了蘑菇,就成了消弭人类痕迹的回归自然。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直到一两百年前,人类的物用,大致都维持着这样一种源于自然复归自然的循环路径。这样顺乎天地的美是根深蒂固地植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密码里的,尽管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在功利主义的旗帜下抛弃了这些人类亘古的原则,但是一旦回归此境,人就会生发出由衷的喜悦。这样的喜悦不会在高楼大厦之中获得,不会在人类力量建成的任何物品中实现。

因为这里只是村庄和村庄之间的小公路,平常行人和车辆都稀少,所以走在篱笆墙边,沐浴着对侧的大杨树投下的阴凉,就显得古朴而富有诗情画意。它有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的时代里非常难得的适度,许久才过去一辆三轮、一辆电动车,它既在生活里又有一般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的幽静,像是时间上遥远的过去,也像是空间上遥远的远方。

在这里,不期然之间就达成了骑车漫游之中一种发现的乐趣,一种终于走到了、果然走到了如画之境的兴奋之中。

篱笆和苗圃和果树和杨树树荫和一直延伸到无尽的远方的乡间小路,它们共同构成的入画之境,像是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到达,而今天,现在,在这个到处都在收割麦子的黄金般炽热的上午,终于等到了我。

我如果有一点点阴错阳差的错误选择,错过了这样的等待,那将是多么大的遗憾。那样审美的损失是任何物与名都无法挽回的,何况重复而庸常的生活本身。

为了充分享受这样近乎天定的奇妙享受,我骑车沿着篱笆从一头骑车到了另一头,然后推着车子再慢慢走回来。一会儿在靠近篱笆的一侧,一会儿又在靠近小路对面的杨树下的一侧。

中间偶尔有骑着电动车、电动三轮的人走过,他们一般都是去地里收麦子的。这条有篱笆的苗圃边的路上,一辆辆三轮空驶或者满载而过,让空气中一再洋溢起麦子还带着湿气的醇香。我在这样的醇香里向着篱笆墙做透视感觉的遥望的时候,找到的一点属于就在生活之中的美与风景,是我漫游式的骑行中的一个完全没有意料到的高潮。慢慢迈出去的每一步里,都浸满了兴奋和愉快。

点缀在生产生活中的美,是实用之中的美,非刻意为之。这样的状态是长期的农业社会状态中的自然而然,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人不能过分挑战自然的状态下的普遍顺从,导致的自然风貌为主的审美景观。当时的艺术家留下的以写实为基础的画面,我们今天所以依然认定其为美,固然是因为艺术家的再创造,但是那物象和场景本身的自然流露之中的美,也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是在人类普遍度过了温饱状态以后,人类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改变自然风貌的能力也有增无减,过去作为笑话的愚公移山在今天的开山取矿之中已经普遍实现,过去总是要滋生出来的品类繁多的野草野花现在在除草剂的巨大威力下已经绝迹……

即使在猛醒之后开始重提保护自然,但是怎么保护也还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看欧洲的经验,一般都是采取的顺其自然的方式:田地采取轮休制,休耕的田地里貌似任凭野草野花生长,但是其实是有所设计的:在丘陵的山脊线上,也就是人们的视野天际线上往往会间隔相等地种下苹果树、樱桃树,让一棵棵圆润的树冠为大地镶边儿,成为大地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固定成为草场牧场的地方,往往也会有这样兼有实用性与象征性的篱笆,将道路与草地隔开,使人走在路上既可以有现代化的道路享受,又能在视野上获得一种农耕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回味。

如果我今天遇到的也是这样刻意而为的话,那真的就要在兴奋愉悦之上进行热烈的欢呼了。毕竟,在已经彻底不能回到原始自然状态的人类生活中,这样兼顾到了人们的美学感受的大地美学设计,将是未来理想生活的一种常态。

(0)

相关推荐

  • 罗带娣║篱笆墙(短诗三首)

    罗带娣║篱笆墙(短诗三首)

  • 郊外的家:窗外的麦田时间

    梁东方 每天都会不由自主地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坐到窗前,俯瞰窗外的麦田. 这是属于我的人生享受,是属于我自己的休闲时间.这样独特的休闲.如今大概已经是城乡之间大多数居所都不具备条件的了.窗下就是麦田,是广 ...

  • 郊外的家:雾里看花

    梁东方 人们都知道甚至都唱过那首著名的歌<雾里看花>,记得住其中不无谐趣的快节奏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不过,人们通常只是在其情感意义.社会意义.象征意义上去做不加 ...

  • 郊外的家:记一场雨

    梁东方 在七月底最为闷热的日子里,郊外的家自我调节功能的极限已过,昼夜温差已经不足以适时地给人带来清凉的舒适,无论昼夜,几乎一如既往的闷热让人对气温并不敏感,这时候主要是湿热对人的折磨了.而对于这种源 ...

  • 郊外的家:早春时候,最适合读书的位置

    梁东方 在屋子里的各个不同位置放着不同的书,这些书的共同点是都在读而且都读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的表现就是读着读着时时可以停下来,在小本上写下点有关无关的什么. 这样一来,在屋子里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随手抓 ...

  • 郊外的家:回到郊外的家

    梁东方 整整三个月以后,又回到了郊外的家.拜地球变暖所赐,气温回升迅速,这个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 还在楼下就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放下车子,急急地向楼上走:安静依旧:打开门,开阔依旧,两侧通透的 ...

  • 郊外的家:葡萄园

    梁东方 立春时节,再次开始了新的轮回. 在寒凉之中明显可以分辨出来的温煦气息里,不禁顺着春夏秋冬的经验向未来的日子里看出去很远,想到了六月里的葡萄园. 六月的葡萄园,因为周围面积广大的麦地的金黄而呈现 ...

  • 郊外的家:村口买桃

    梁东方 说是村口,其实距离村口已经相当远,需要穿过高速公路的涵洞才能到. 即便对于本村来说,这么个远离尘嚣的位置,也已经少有人经常能到.只有我这样每天出去上班的人才会不断地从那里往还. 桃园也是有篱笆 ...

  • 郊外的家:冬天来了,搬离郊外的家

    梁东方 夏虫不可语以冰,但是我们很多人其实是拒绝不是夏虫的自己也去感受冰的.冬天的感受,被冻得难受的感觉,熬过漫漫寒夜的过程,一般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不愿意去体验.在保暖无虞的情况下偶然瞥上一眼,玩玩雪 ...

  • 郊外的家:不愿意回到城里去

    梁东方 下午六点半离开单位,走最近的路,骑车一个多小时到郊外的家.尽管天黑了,还很远,但是还是回来,回来感觉最好.两天没有在家就有一种久违了一般的喜悦.在这个能看见夜色笼罩大地,能看见山顶上的灯光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