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
这一天,河北的霾没有严重到把北京也淹没了的程度,行政界像一个无形的通天大围墙,神奇地挡住了周围别的行政区划里的满天雾霾。北京的街道上显示着曾经的古都丽日的通透;冬天里没有了树叶的遮挡,一切都格外清晰。走在老舍所说的北京最美的一段街道上,经过中海和北海之间的拱桥,经过景山和故宫之间游人如织、招徕叫卖声不断、两侧景致更令人应接不暇的地段,便到了五四路上的红楼,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一直伫立在京城核心区域的路边,因为其历史事件发生地的特殊位置而一直被保留着,像是旁边不远处的故宫、景山一样地被保留着。像那些比它更古的古迹一样,它也成了博物馆,当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楼和楼外的一部分平房。
一楼作为历史现场的展示,有原来北大的图书馆和借阅室,有校长蔡元培的塑像,有陈独秀李大钊的办公室。东北角上的一间房子里,居然还放着很多白布黑字的旗帜,上面有打到曹汝霖的字样。作为学运的五四运动,是早期的光荣革命史的开端性的事件。革命理论的养成与革命实践的倡导实施,都集中在了这里。
这里还有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的教室,甚至黑板上还有板书。鲁迅在这里授课长达六年之久,楼道楼梯教室图书馆都曾遍布他的足迹。站在这个传统办公楼格式的阴凉的空间里,与之相隔百年的相会凭着想象依然令人感慨。那些被文学史奉为圭臬的经典人物、经典著作,原来其写作与讲授的原始地点即为此处。好像这将弥漫在头脑里的传说落地的位置,多少让人有点心有不甘。
不过,至少在历史现场走过以后,你对这里发生的事情,和这些历史人物在这里写下的书、发表的言论、办过的刊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理感觉,并由此形成自己理解的出发点。从此,你的学习和思索就有了非常具体的空间参照和坐标。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组织孩子集体参观重要博物馆和纪念地现场的最主要目的了。
到了历史现场,还能很好地想象一下当年的北大学生的生活格式。校园就在景山,图书馆在红楼,老师坐着黄包车过北海和中海之间的拱桥。老舍正是有了经常在这段路上走过的经验,才写下了北京最美的路的文章。
还差两年就可以说是一百年前的那个春末夏初的日子,后来被定为青年节的日子,北大的学生们在这里聚集,在后来做了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的刑场的楼北边的操场上聚集,游行到了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抗议甚至直接的攻击;是为五四运动,也是五四青年节的所从来源。
以今天的眼光回看,其实红楼还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的宪兵领司令部,画家李苦禅就曾经被关押在这里28天,并和所有被关押者一样受尽了折磨。监狱在地下室,刑场在楼下北边的广场上,多少中国青年、中国人在那里惨死在了日本人的刀下!在这个地方,日本人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也应该予以充分的展示。那是更不应该忘记的东西。
这种在同一个地方有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叠加的历史现场,任何单一的纪念和展示都没有全部将历史对后人的钩沉与警醒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当然历史展示总是与当下的政治和文化倾向有关的,而尊重历史就是尽量不受这样的当下性的影响,不仅客观还要全面才好。
在一楼尽头的书店里,一位一直在看书的店员向我推荐了几种据说是今年新出的笔记本。笔记本中彩色插页是一本有一个主题的,其中一本是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主题。比如萧何追韩信,两个全副武装的古人都骑着自行车,一前一后,你追我赶。这样将张力松弛下来的历史观察,固然是“有趣”的,甚至也是审美的,但总归是轻巧甚至轻佻的。这可以说是对血与火的反拨,当然也是当下的今世幸福的现享。
怎样看待历史,个人是有个人的自由的,但是决定性的国家意志,却应该是民族意志的集大成的表现。